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第7期   作者:邱婷
[导读] 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对于学生在识字、语意辨析、文字应用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

        邱婷   
        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秦峰老坞小学,江西省上饶市334000
        【摘要】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对于学生在识字、语意辨析、文字应用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传统教学中,教师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语文这一学科的魅力大幅降低。新课改背景下,“以人为主”理念为当前教育工作的核心。本文就传统语文教学的不足以及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在小学阶段是一门具有重要作用的基础性学科,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可产生深远影响,其不仅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更为重视其综合素养提升,旨在其正确学习方法的掌握及对语文课程所内含的浓厚兴趣,以促成自主学习良好习惯。在教学工作中贯彻运用“以人为本”理念,始终将学生放于首位,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我见解,可令整个课堂充满生机,最大程度促进教学效率与质量提升。
一、传统小学教学所存在问题
(一)过分强调知识灌输
        在传统教学中,单向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较为常见,其将丰富的教学活动进行简化,以单一的生字生词认识与讲解、文章主题梗概的直接介绍为主,使学生被动接受,造成了教学的“非人性化”。此种模式下,学生难以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且教师占据绝对权威地位,师生之间有疏离感,不利于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探究与学习[1]。而人性化教育强调师生之间为平等的朋友式关系,教师应基于学情进行因材施教,同时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于平等、尊重、理解、融洽的课堂氛围中聆听教师讲解,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学习并非是单纯的认知行为,而传统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为准确、完整的对指定知识进行复述,此背离了学习的初衷。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改变既往“老师教、学生学”的思维定势,将学生的思维向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延伸,而不应局限于课堂、教材这一方寸之地。教学活动应为师生双方共同完成双边活动的过程,为师生交往且互动的过程[2]。在信息化时代下,掌握学习方法,具备学习能力,具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坚持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就应体现出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首先,教师应对教学目标予以明确,以使学生对于语文知识与技能拥有更好的掌握,其次,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和学习,并经由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3]。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例,为使学生更易理解,教师可予以相关的电影片段播放,以形成最初的直观印象,随后由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也可创编教学剧,由学生分别扮演“葛振林”、“马宝玉”等人物,以促进学生融入情境,对主人公英勇抗敌精神有更为深入的体会。

经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积极性将得到充分调动,从而有效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变换教学角度,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想象力丰富,教师在课堂中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从多元角度展开教学,使学生习惯于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进行相关知识的探究与学习,以此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助益于其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还应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式,针对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应对启发式教育方式予以应用,处于中等思维能力的学生,则予以引导性教育,而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为薄弱的学生,则应用指导式教育,以使各层次的学生均可获得长足的进步[4]。以《彩色的翅膀》为例,教师可围绕文中“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予以思维训练题的创设,并对“化蝶”音频片段予以播放,令学生对蝴蝶翩翩飞舞的情境进行想象,然后让他们以“蝴蝶”的视角展开分析,比如说:“这里的海军真好,都不来捉我们”、“我们和海防战士一起,共同守卫着祖国的边疆”等,以此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散、拓展。同时为其展示海岛的图片,通过课文的略读,引导学生将其中令人感动的句子找出,并经过小组讨论,对其中可表达战士情感的关键词予以挑选,并分析这些词用在这里表达了战士什么样的情感,然后与学生一同进行小结,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战士们对于海岛的热爱,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究的能力,促进其综合能力提升。
(三)巧用多元评价,营造融洽学习氛围
         对于学生来说,正面的激励为其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为教师营造愉悦学习氛围的有效方式,同时批评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批评应注意方式方法,不应该为尖刻的内容或是粗大的嗓门,在学生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时,教师可微笑着朝他摇摇头,给予他尊重的同时,令其心领神会;在学生犯错时,教师可以讲事实、摆道理,在查明原因后,给予真诚的关切和照护,让学生痛改前非;在学生成绩出现退步时,教师应与其私底下交流,问下详细情况,并给出针对性的意见,让学生及时的查缺补漏。以这样平等的交流方式,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互动,使学生主动参与至课堂教学中,勇敢的展示自我才能。教师做好自己“引导者”的角色,给予学生主动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于潜移默化中锻炼其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主动探究能力,促进综合素养提升。
三、结束语
         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基础教育课程也处于改革优化过程中,关注生命、人格与尊严,为现今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人类经历了诸多弯路后,对于人存在的意义进行了重新反思。在新形势下,人性化教育为必然趋势,为学生营造人性化课堂氛围,给予其更为重视其个体差异及综合能力培养的人性化教育,当一线教师为之奋斗的新目标。

参考文献:
[1]顾有群.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探究[J]. 电脑乐园·信息化教学, 2018(3):248-248.
[2]龚文春. 基于人文理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略[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 000(003):36,40.
[3]冯红娟. 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如何关注人本理念[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26):196-197.
[4]石斐.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探究[J]. 西部教育导刊, 2019, 000(008):P.47-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