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第7期   作者:卢瑞亩
[导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和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

        卢瑞亩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城关镇实验小学,广西百色5337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和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学学会如何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拥有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是为学习其他学科打下坚实基础。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推进,如何转变阅读教学方式,引入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将从四个方面着重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中读写教学结合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阅读;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就是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指在中国语文教学情境中通过把阅读和写作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教学设计。自新课改以来,在阅读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小学语文教育者们的广泛认同。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观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如何进行在阅读中将读写训练相结合,成为了我们正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精读教材内容,丰富阅读材料
        小学语文精读课文,需要对学生的预习这一过程进行要求。学生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不仅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还要具备基础的自学能力。要想为学生将来能够自主地学习,输入新的知识,预习是帮助学生自学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步骤。预习是学生自己先学,先读、自己理解的过程,搞好了预习这个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为精读课文提前做一个铺垫,因此,在小学精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要重视预习这个基础环节[1]。
(一)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在求解的前提,积极的认真的阅读课文。积极思考,在课堂的学习中,核对回答是否正确,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与学生们进行沟通,知道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困惑之处,再针对重难点和学生的困惑点针对性的讲解。整个学习过程,属于提问和求解的过程,学生有了自主学习动机,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执著的追求。
(二)注重学生情感体验
        打好了预习的基础。学生通过预习、对自己的难点有所了解以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解惑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在对于教材内容的情感体验。观察学生对于教材内容和文学体裁不同类型的情感体验。寻求课程以一种趣味新奇的角度开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有利的心理状态,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打好课程学习基础。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带着求知欲上课,化被动为主动,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无效教学[2]。
(三)把控学习信息,有的放矢教学
        教师可以从学生提出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对于教材知识掌握情况,在课程学习后,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对阶段性学习结果进行检测,如随堂测试,课前演讲,听写词汇等。

关于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划分好词佳句,让学生积累摘抄。教师抓住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避免了平均使用力量及主观主义的倾向,教师针对学生的难点教学,效果也就会更好。
(四)练习机会均等,避免部分学生得不到思考练习
        如果在课程开始前,没有预习环节,直接进行讲读分析,课堂上往往只有部分反应快的学生可以得到练习的机会,大多数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思考,一些反应慢的学生还未思考成熟,教师就已经开始讲评,但如果过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教学进度也会停滞不前。只有经过学生本身的自学实践,才可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预习,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学提纲,自己动脑动手练习,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学习的效率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五)提供阅读书目,丰富学生课外阅读知识
        学生在预习教材的学习中逐步养成边读边思考的良好读书习惯,读书的过程不仅仅是解答问题,同时也是不断的发现问题的过程。然而在课程中的很多疑问,这些疑问通过教学有的可能解决了,有的可能没有解决或没有彻底解决,知识的探索不仅仅是通过教师单方面传授和解答。少年儿童的求知欲是很旺盛的,教师可以因势利导,适当加以启发和指点,学生就容易产生阅读兴趣,他们将投入到科普读物质阅读中去,这样,就可以达到精读教材,同时丰富学生课外阅读知识的目的。
二、阅读中的读写结合,从仿写开始
        在小学语文阅读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中,仿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设计。仿写句子和句段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看,可以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文段的内容,根据上下文意及语境,仔细揣摩,展开联想,梳理大脑中储备的相关信息,确定仿写内容。在仿写的思考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局部分析文段的句式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及感情色彩。仿写的要求分为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显性要求是指命题者在题干中明确提出的要求;隐性要求是指隐含在被仿写的句子中的要求。隐性要求仿写句子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这就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仿句和被仿句的内容要有内在的联系,要能够互相衔接。二是仿句与被仿句的内容和精神实质要一致。感情色彩、正反对立关系、富有哲理性和启迪性等方面一定要结合被仿句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前后呼应是指原句上下文在语意上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的关系,那么仿句也要在语意上体现这种联系、相互呼应的关系。仿写也要求句式要统一。句式,即句子的结构形式。句式要统一,是指仿句与被仿句的结构要一致。这就要求学生仿写前仔细观察。观察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如例句是主谓结构,仿写语句也应如此。仿写还修辞要相同。修辞相同。是指仿句和被仿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要完全相同。仿写前要仔细审视,了解被仿句用了一种或者几种修辞方法[3]。
        总而言之,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开展不仅仅要注重于精读教材内容,丰富阅读材料,也要注重于阅读中的读写结合,从仿写开始,让学生适应于新的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实际教学进度和教学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的信用教学策略,从而从读写双方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孙利.探究小学语文阅读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2(06)
[2]林教华. 重积累强练笔求实效——基于写结合的低年级写话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12(12)8-12
[3]吴峰. 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2(07)9-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