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林文
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新房彝族苗族乡新联小学 ,贵州省毕节市553303
摘 要:古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然而在陈旧的教学模式下,古诗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对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学工作者,应当对古诗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进行革新、优化,以期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优良的古诗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古诗学习质量的提升。其中,情境教学法凭借着自身的优势逐步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并且获得了一些教师的青睐。以下就将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作为载体,着重分析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希望提供参考。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古诗与现代文有着鲜明的差异,有着晦涩、难懂的特点,对于尚处于成长初始期的小学生来说,在学习中往往会感到吃力,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都不高。教育家布卢姆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促使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更加自觉、主动地投入古诗学习、鉴赏之中。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古诗学习兴趣呢?实际上,情境教学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更加生动、更具趣味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为接下来的古诗学习做好铺垫。
一、创设图画情境,吸引学生注意
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现如今,各个教学领域都基本配备了多媒体等信息化设备。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化设备的优势,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图画情境,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高度集中自身的注意力,全身心融入到古诗课堂之中,进而为后续学习做好充分准备[1]。例如:在教学《题西林壁》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并未直接引申出本节课的内容,而是设计以下导入语:“同学们,祖国山河美如画,你们知道哪些名胜古迹呀?去过哪些名胜古迹呢?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由此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接着,教师借助信息化设备进行图画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于庐山的视频片段,并且配上了相应的音频。可以发现的是,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十分集中,视线纷纷落在了大屏幕上,认真地观看视频、倾听音频。此时,教师则可以把握时机,在完成情境展示后引入新课内容,这样自然会有事半功倍之效。通过图画情境的创设,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使学生将注意力放到课堂上,真正参与到古诗鉴赏之中,有效实现了古诗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探究热情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与新课改的理念是十分吻合的,能够为学生的古诗学习、探究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
对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全面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水平,创设与古诗内容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积极地投入到古诗探究之中,进而在探究中深化对古诗的理解,真切感知古诗传达的思想和情感[2]。例如:在教学《长相思》这一课的时候,教师首先完成新课导入,接着让学生阅读古诗,并且结合文中的标注感知诗词含义。在完成上述环节后,想必学生对诗词大意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对此,教师结合诗词内容,创设以下问题情境:“从作者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的行军旅程中,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作者与同伴在行军旅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难题?‘身向榆关那畔行’,意味着作者面临着什么?‘夜深千帐灯’,又传达了什么信息?大家从中获得了什么感受?”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的古诗学习会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因为他们会结合问题再次深入古诗,并且与他人进行交流、探究,分享自己的见解、想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创设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对诗人的思想、情感有一个更加明确的把握,进而感受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三、创设实物情境,加深学生认知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他认为生活每时每刻都具有教育的意义。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创设更加真实的生活情境,将生活中的事、物渗透到课堂上,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引导学生读懂古诗,并且深化对生活的认知及古诗词内涵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石灰吟》这一课的时候,旨在帮助学生体会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感受作者与恶势力斗争到底、不愿意同流合污的精神。为了更好地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将“石灰”作为着手点,为学生创设了实物情境。如下:在正式教学前,教师准备了一些实物,如石灰石、生石灰、冷水以及烧杯。在课堂伊始,教师展示这些实物,并且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讲台上的物品是什么吗?”由此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于是,教师继续引导:“有没有同学知道石灰的来源呢?”小学生年龄较小,阅历不足,难以回答这一问题,但是自身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却得到了充分的激发,迫切地想要知道答案。对此,教师把握时机,为学生介绍石灰的烧制过程:石灰最初是石灰石,深埋在深山老林之中,经过千锤万凿,用猛火烧制,变成了生石灰,再将其放置在冷水中浸泡,最终成为了真正的石灰[3]。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于石灰的来源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感受到石灰的坚强、洁白等特点、品质,进而从石灰过渡到作者身上,体会到作者的崇高品质和伟大情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是推进教学改革进程的有力举措,更是提高教学实效、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的迫切需要,值得受到充分重视。作为新时期的教学工作者,应当与时俱进,深刻认识到情境教学法的价值和优势,并且找出情境教学法与古诗教学之间的契合点,并且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其真正落到实处。如此一来,学生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主学习、探究,从中收获丰富新知、技能,为文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凤嫒.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课外语文, 2018, 000(004):97-97.
[2]卢孟灵. 探讨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0, 000(004):386-386.
[3]胡冬梅. 关于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新作文:教研, 2020, 000(004):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