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绘画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第7期   作者:范小卓
[导读] 在幼儿教育中,绘画教学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让幼儿将自己的体验和情感充分表达出来。
        范小卓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教学研究室,河南省许昌市461000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绘画教学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让幼儿将自己的体验和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因此,在当前全新的教育形式和理念的影响下,幼儿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绘画所具有的情感教育功能,保证幼儿的身心能够向着健康的方向不断发展。
关键词:绘画;情感教育功能;幼儿;心理健康
        
        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幼儿的画作,从中准确把握幼儿的心理状态;带领幼儿欣赏不同的画作,使其能够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鼓励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借此逐步疏导幼儿的情趣;开展合作绘画活动,锻炼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解读幼儿画作,了解心理状态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心理状态,鼓励其大胆将自己的内心想法表达出来,是了解学生最直接的方式。但如果让幼儿直接敞开心扉,也并非是一件易事。尤其是一些不善表达、不敢表达的幼儿,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绘画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认真解读幼儿的真实想法。因此,教师可开展每日一画的活动,给予幼儿自由倾诉的机会和场所。在幼儿完成各自的作品后,教师就可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从中了解当前幼儿的心理状态,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同时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
二、开展趣味活动,促进健康发展
(一)欣赏画作,保持阳光心态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感受和体验美好的事物,能够让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促使学生能够快乐地生活。在现有条件下,教师应当努力为幼儿创造和提供欣赏美的机会[1]。
        第一,在每个楼层开设名家画作展,包括国内外不同美术家的作品,如齐白石、梵高等。这些夸张的造型、鲜艳的色彩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使其能够接受良好艺术的熏陶,还能使其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带领幼儿欣赏画作《老虎》时,教师就可围绕着画作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在这幅画上都看到了哪些颜色呢?”幼儿说:“我看到了好多颜色,有绿色、蓝色、黄色,还有黑色!”教师可继续提问:“你们再仔细看看这些画作,看看上边还有什么?”幼儿在认真观察后说:“这是一只非常威武又非常毛茸茸的大老虎。”教师:“你是如何发现的呢?”幼儿纷纷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有的幼儿说:“老虎身上有好多毛,像是一只大大的猫咪。”有的幼儿说:“老虎拥有非常粗壮的腿。”还有的幼儿说:“老虎的脑袋上有一个‘王’字呢。”在幼儿尽情表达完后,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并从自身的角度进行分析,谈谈自己的理解。在教师和幼儿轻松对话和交流的过程中,幼儿能够更好地感知美术作品,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造型美与色彩美,也能认识到人与动物应当自然、和谐相处。
        第二,在完成每日一画后就需要进入评价环节,教师需引导幼儿进行互评、自评,还需要从自身的角度做出评价。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描述自己与他人画作中的内容,当幼儿遇到一些无法表达的内容时,教师可给予适当的引导。

例如,在完成“不同表情的人”的创作后,教师就可鼓励幼儿猜测他人画作中的表情,并说说自己创作的想法。有的幼儿表现的十分积极:“我的这幅画中有两个人,这两个在激烈的争吵,快要打起来了。这两人瞪圆了自己的眼睛,大大张着嘴巴,相互对骂着。其中一个人气的红了脸,向对方挥着拳头,气的牙齿咬在一起。我在画画时,用红色表示这个人非常的生气,用蓝色表示另一个人非常多恼火。”教师需根据学生的画作提出问题:“为什么他们的头发会这个样子呢?”幼儿说:“头发竖起来可以表示他们非常的生气。”根据幼儿的画作,教师还应当紧抓契机开展教育:如果在遇到生气或烦恼的事情时,应当如何解决问题呢?幼儿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有的幼儿认为可以去听欢快的音乐,有的幼儿认为可以与好朋友谈心,还有的幼儿认为可以与教师进行沟通。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幼儿在心情烦躁或生气时,掌握更多调节个人想法和情绪的方法。
(二)利用想象,疏导幼儿情趣
        幼儿拥有较强的想象能力,想象画作能够给予幼儿充足的想象空间,还能使其在想象的过程中满足自己独特的想法与愿望[2]。在实际绘画的过程中,幼儿能够自主表达、自主创作,而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幼儿紧张的心理,还能保证幼儿的身心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例如,大班的幼儿即将要进入小学,因而此阶段的幼儿对小学有着些许期待、想象,也拥有一些紧张、焦虑的心情。此时,教师就可开展与想象相关的教学活动,给予幼儿发挥自己想象能力的机会。在绘画课上,幼儿可以充分想象自己心中理想的小学,想象自己上学后会结交的朋友,小学将会开展的各项活动等。教师可通过分析这些画作,了解当前幼儿心理上发生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保证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合作学习,提高交往能力
        合作绘画指的是,教师鼓励幼儿与自己的同伴进行合作,共同完成绘画[3]。教师应当充分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小组的合理划分,如有的幼儿不具备较强的自信心,较为内向和自卑,教师就可将此类幼儿与较为自信、活泼、开朗的幼儿分在一起,鼓励幼儿之间相互交流、积极分析、共同讨论。之后,教师需鼓励幼儿各自独特的想法借助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外向幼儿的影响和带动下,其他的幼儿也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这可让幼儿逐渐形成较为良好的行为与心态。
        教师需认真了解幼儿的心理状态与性格特点,并指导性格较为外向,拥有良好习惯的幼儿,为小组内的其他幼儿分配任务,起到良好的领导作用;较为内向和胆小的幼儿可负责材料的发放、印染等;渴望伙伴的幼儿可帮助不同的幼儿,将各自不同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传递;不善表达的幼儿可以做一些装饰任务。在各小组完成合作绘画后,教师需认真聆听幼儿对作品内容的介绍,并肯定各小组的分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评价,如某个幼儿具有较为活跃的思维,拥有较强的想象能力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教师需要将绘画所具有的教育功能、情感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保证幼儿的身心能够始终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需要认真解读幼儿的画作,准确把握当前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带领幼儿欣赏画作,开展小组合作绘画,鼓励幼儿运用想象绘画,最终保证幼儿 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莉.挖掘绘画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J].山西教育:幼教,2019,000(005):76-78.
        [2]尹梦丽.儿童原创绘画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干预[J].美与时代(上旬刊),2020,000(002):45-47.
        [3]徐韦.幼儿园绘画活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素质的对策探析[J].安徽教育科研,20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