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第7期   作者:朱益吾
[导读] 作为一种放射性的思维表达方式,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帮助学生摆脱思维定式,

        朱益吾   
        湖南省双峰县洪山中心学校,湖南省 娄底市   
417000
        摘要:作为一种放射性的思维表达方式,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帮助学生摆脱思维定式,更好地联系和思考,学会多维空间表达,获得学习视角的拓宽与主动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着知识教育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要求,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思路,以思维导图为指向进行创新教学,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语文知识,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本文针对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科目,具有相对复杂的知识体系,对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小学生正处于接触语文知识的初期,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巧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自主探索语文知识,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思维意识[1]。目前如何以思维导图为基础进行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已经成为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创新教学手段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当前的教学手段或教学思路,加强教学创新变革,明确自身承担的重任和教育使命。具体而言,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巧妙引入思维导图,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适时引导和点拨学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课本知识。可以说,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内容,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特有的逻辑形式来展现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在交流和探讨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意见[2]。以《草原》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阅读文本,完成阅读任务后进行交流探讨:课文从哪些方面阐述了草原之美?让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得出正确结论:风景美和人情美;然后将学生的结论作为思维导图的主干,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这两大板块绘制思维导图,在此基础上进行导图的补充和完善,如:风景美的枝干可以是小丘和天,而小丘的下一层级包括大牛、骏马、羊群,天的下一层级包括天空、空气。可以说,通过这样的层层细化,学生能清楚知晓草原风景美体现在何处,更好地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激发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又如: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相关内容时,有些学生会从人物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我”、母亲、李大钊先生的形象特点,有的学生则会以课文的时间顺序为依据,针对李大钊先生被捕前后的情景进行文章大意的梳理,从中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感悟李大珍先生视死如归、临危不惧的革命形象。
        
二、创新阅读方式
        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学生逐字逐句阅读课文,对文中每段话的大意加以牢记,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内容的归纳总结。这样的阅读方式只适用于简短文章,一旦阅读更加复杂的课文时,学生往往难以借助同样的方式进行课文内容的标记。

然而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帮助学生利用关键词整合课文,对课文的思想结构进行提炼,从而激发阅读兴趣,降低阅读难度,提高教学质量。通常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模式的创新或优化,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准确掌握阅读技巧,获得阅读能力的提高[3]。以《詹天佑》为例,教师在正式教学之前可以提出问题:大家是否坐过高铁?认为这是一项伟大的创举吗?伟大在何处呢?鼓励学生多角度探究和思考,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高铁的伟大之处加以总结,如:有的学生会列出高铁能带人到世界各地、有些学生则列出高铁能穿越高山等。这样能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准确把握詹天佑的人物形象,促进学生思维认知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从课文内容出发,利用多媒体展示人字形线路设计的方案以及火车走人字形路线的生动画面,让学生对开凿山洞的艰难加以感受;或者是引导学生通过绘图的手段将开凿方式呈现在屏幕上,知晓隧道的开凿方法,感知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从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中受到启迪。又如:针对课文《青山不老》的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创新阅读,即:将“青山”作为思维导图的主干,将“大树”“老人”“风沙”“荒漠”等设置为思维导图的分支;然后鼓励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明确课文的次主题,即各个自然段的重要内容;接着,引导学生逐段阅读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思维分支,能结合思维导图更好地感知课文内容。
        
三、优化教学评价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相对单一,多是以学生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导致学生只能埋头学习,缺乏对课文内容的自主思考、深入探究,降低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究其原因,小学语文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依旧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想改变上述现状,教师在语文教学环节应该优化创新教学评价方法,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多思、多问、多想,激发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意识,而不是只局限于教材或老师所说的答案[4]。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提示进行思维导图模型的制作,即:对文中提及的每件事加上小标题,通过这些事来感受鲁迅先生不同的一面;然后要求学生搜集相关的课外资料,尝试写出每件事后所看到的鲁迅先生怎样的一面,在此基础上进行同学之间的互评,若有补充,则在相应事件的分支上予以直接写出。这样的教学评价方法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语文教学的创新,让学生在思考和学习过程中锻炼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
        
结束语:
        综上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手段时,应该积极转变现有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手段,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入来创新阅读方式、优化教学评价,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激情,启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思维,促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文本内容,实现教学创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响定.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20,(31):39-40.
[2]钟招兰.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应用方法探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0):1012.
[3]郭晓茹.绘思维导图绽创新之花——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考试周刊,2020,(11):31-32.
[4]胡月雅.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创新教学[J].新课程,2020,(5):148-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