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琼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鲤鱼山小学,福建省福州市
350500
摘要:语文教学是整个教育事业的根基,在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基础打得好打得牢就能够为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语文写作是语文这门学科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想学好语文,不能不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要在语文课文中找到写作要素分析的关键和应用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要素;应用方法
一、课文中的写作要素分析
在我看来要想让学生有写作方面的热情,提高写作能力,结合小学课本的内容来看主要有四大要素:1、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应该在课前制定详细的课堂计划,在小学生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很重,很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并且对新兴事物产生兴趣。综合学生的以上特征,写作的教学应该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比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去观察小动物,因为学生普遍对动物比较感兴趣,让学生描述动物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自主探究激发写作热情。2、增加材料积累,拓展知识面。为了避免学生写作千人一面,就需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熟悉写作方法和写作类型,教师要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一定数量的课外阅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进而掌握更多的写作手法。3、要善于观察。留心周围的人物、事物、景物在描写的时候能够在脑海中产生立体的形象,这样的作文写起来更生动,观察生活会发现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在以后的写作中都可以作为素材。4、立意一定要深刻[2]。在小学阶段写作文在文章的最后一定要做到感情升华,“意高则文胜”立意一定要正确深刻,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传达出作者想表达的感情[1]。
二、发挥课文“例文”作用,习得描写表达方式
如何在语文的课堂中让课文发挥“例文”的作用呢?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写作要求是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并且需要一定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而且要学会分段表达。想要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这些,课文就是做好的“例子”,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老师教的一些技巧和方法能够大概掌握写作的整体框架,每一个阶段的目标任务都不同,小学阶段就是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描写”。
我们可以看到三年级的语文课文如《金色的草地》《灰雀》《赵州桥》《狮子和鹿》等等,无论是叙事、写景、状物,文章都做到了“绘声绘色”“活灵活现”这些课文都很好的体现了它的范例作用。课文通过准确的语言描述和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都准确的将事物、景物、人物、动物描写的有形、有色、有味。学生可以通过对课文得学习进而掌握课文得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
三、发挥课文“样本”作用,习得名家的语言艺术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材的性质等于样品,熟悉了样品,也就可以理解同类的货色”这句话其实就是在强调课文的样本作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够得到阅读的知识又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其中的名言警句,并在之后的写作中对其加以应用。
我们用语文的眼光来审视课文,就会发现课文也是有层次的,而且是递进的,由浅及深的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就是那种言简意赅的适合日常交际的直白的语言,或者是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学生很容易理解和听懂。第二层就是目标语言,这类就比第一类要增加了难度,但是学生通过学习和模仿也能够轻松地掌握,自由的运用的。第三层就是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语言,这样的语言规范、优美,并且蕴含丰富的内涵需要慢慢体悟。这样的语言就需要学生积累和背诵,在以后的写作中灵活应用会给文章增色不少。比如课文中有一篇矛盾先生的《天窗》,文中有一段是“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总之,夜的美丽神奇,立刻会在你想象中展开”文章的这段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休息手法,将从天窗看到的景象活灵活现的描绘出来,是文章生动立体,趣味横生[3]。学生课文看得多了,也就知道如何在其中提炼字句,提炼词句就是引导学生在其知识库中选取最能够直接明了的表达思想和意识的词句,也会根据这样的词句激活自己的思维,写出想象力丰富,语言优美的作文。这就充分的验证了课文作为“样本”在积淀语感、发展语言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从课文中挖掘素材,习得文章体裁转换
学生的写作内容应该贴近生活,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来描写,应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把课文当做是一个“用件”,主要用来提供信息、介绍资料等等,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要讲的东西是什么。让学生观察人物和动物,学生通过观察就能够描写人物的神态、外貌、衣着等等;通过对动物的观察就能写出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就是一种描述类的作文,但是如果将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很容易就写出千篇一律的文章,没有特色。所以不仅仅是语言的描写上需要继续积累和学习,在文章的体裁上,也应该转换体裁,帮助学生掌握多种类型的写作方式[4]。
说明文这种文体就很适合拿来当做“用件”,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着一个东西展开解释说明,这类的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个构建它的价值。这类文章往往与生活实际相联结,很容易促进学生自觉地运用课文的内容和语言,帮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了解更多的课文体裁。学生可以通过这类的课文进行展开或者联想,在联想的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并且用到所学习的知识在文章中进行情感的升华,最终写出独具特色的文章[5]。
五、结语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学生的写作应该贴近生活实际,通过对写作要素的分析和掌握进而能够灵活的运用,写作能力的提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至关重要,从课文中得到的素材和信息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以孜孜以求的坚持学习的精神提升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 苗幸. 小学语文课文中的写作要素分析及应用探究[J]. 中外交流, 2019, 026(035):289.
[2] 刘瑾. 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8, 15(05):136.
[3] 唐合美.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课外阅读应用价值研究[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8, 000(016):257-258.
[4] 张保存.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导学, 2019(S2).
[5] 汪建敏. 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明日, 2017(25):0262-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