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彩群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隘洞镇中心小学,广西河池
547400
摘要:在语文学科中,作文教学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还会对其日后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教师就需从多个方面入手,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稳步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能力;写作能力;写作素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重视学生聆听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写作素材;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为其写作奠定基础;积极开展不同类型的写作训练,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为学生发放评价标准,锻炼学生的评价能力和修改能力。
一、锻炼学生聆听和收集能力
目前,很多学生之所以无法写好作文,是因为其未能积累充足的写作素材,缺少充足、多样的案例和素材填充文章内容,而这就导致学生的作文内容较为干瘪,缺少真情实感。在实际写作时,学生如同凑字数一般,认为作文的写作较为枯燥和乏味,逐渐失去学习的乐趣和欲望。要想让学生掌握充足的写作素材,那么就需要教师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能够主动去阅读课外书籍;要想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就可将课外书籍的阅读转变为课外书籍的聆听。部分学生对书籍的阅读不感兴趣,但对聆听拥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可在课堂中为学生声情并茂地为学生讲述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等,也可为学生播放相关的音频。利用这样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聆听能力,使其能够在聆听的过程中收集更多的写作素材,为接下来的写作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精卫填海》这一课时,教师可从网络上搜集与课文相关的音频资料,学生需要闭上眼睛认真聆听,在脑海中进行想象。教师也可利用丰富的动作、生动的语言为学生讲述故事,从根本上激活学生的聆听热情和兴趣。在完成故事的讲述后,教师就可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和阅读课文内容,记录和整理课文中的优秀语句,锻炼学生的收集能力和聆听能力,使其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二、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无论是口语表达,还是写作,都能体现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口头表达讲究的是口头语言的表达和组织,写作则更加强调书面语言的梳理和组织。从内容上来说,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相同的,但是具有不同的规范性和形式。如果学生在写作时不够规范,但是言之有理,那么后期就可进行调整和优化。而口语表达能够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可避免学生在写作时反复修改。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给予学生更多表达的机会,既可以鼓励学生总结课文中的知识点,也可表达自己对文章的想法与观点。教师需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从较为简单的内容和方面入手,与学生展开对话;学生可朗读提前写好的内容。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总归纳和总结某一段落的内涵和大意,利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同时,学校也可以配合教师的教学,经常性开展一些锻炼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活动,如辩论赛、故事大赛等。教师要鼓励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这些活动中,给予学生锻炼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为学生日后进行写作奠定良好基础。
三、积极开展不同类型的写作训练
在作文教学时,教师同样需要遵从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从较为简单的训练内容出发,逐渐增加训练的难度,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1]。目前,很多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写日记,简单地介绍今天发生的故事、天气、生活等,这是一个较为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但日记的写作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即写作的方向缺少明确的方向。在实际写日记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出现较为敷衍的情况,每天的日记内容较为相似,只是修改了当天的日期。这样的训练活动将无法取得良好的写作效果,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写作负担。因此,教师可适当缩小写作的方面,明确写作的方向,如今天学生可围绕着饮食进行写作,明天可围绕着兴趣爱好进行写作等。当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后,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去写一些较为抽象的内容,如表达对某一物品、事情、文章的想法与看法,描述自己当前的心情等。同时,教师还可采用随笔训练,引导学生围绕着身边的事物、想法等进行记录,这一训练不具备强制性,可适当减轻学生对写作的负担感和厌恶感。在实际写作时,学生能够按照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进行写作,而这也能将其真情实感充分呈现出来。如果学生能够长期坚持训练,那么其观察能力、写作能力都将会得到极大提升。教师还需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经常为学生念一些自己撰写的随笔。教师也需认真查看学生的随笔,及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的写作动力。
四、锻炼学生的评价和修改能力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经过反复修改、写作[2]。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文章修改能力、评价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通常都是教师为学生选择写作的方向、主题等,学生围绕着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写作;在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需认真查阅,并客观地做出评价,打出相应的分数。经过以上环节后,作文的教学已经结束。在这样的作文课堂中,教师未能对学生的写作提出见恰当、合理的修改意见,而这就会导致学生不知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不懂为何他人的分数比自己高,不懂如何改进。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需先从自身的角度进行评价,同时还需为学生提供作文评价的标准,如作文内容是否出现偏题的情况,内容是否足够丰富,是否出现生拼硬凑的情况。在学生完成各自的评价后,教师可选择其中较为优秀的一篇范文进行朗读,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利用这样的方式能够起到较好的鼓励作用,还能使学生掌握评价和修改作文的方式。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而这可让学生发现自己与他人的优点和缺点,进而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稳步提高[3]。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语文能力是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述有趣的故事,锻炼学生的聆听能力,鼓励学生从聆听中收集更多的写作素材;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积极开展由浅及深的写作训练,同时还需锻炼学生评价作文、修改作文的能力,为其日后的歇息和写作做好充足准备。
参考文献:
[1]张淑香.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9(4):263.
[2]刘金花.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20,000(001):P.82-83.
[3]朱春梅.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探究[J].科普童话,2020,000(002):P.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