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少萍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十一小学,广西钦州 535000
摘要: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注重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差异性,采取作业分层设计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本文结合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意义,探究以核心素养为视角的作业分层设计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分析
在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引起了教师和家长的广泛关注。小学生因性格、生活环境、家庭背景、学习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对学习有着不同的需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背景,科学利用作业分层设计的有效方式,已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创设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进行分层设计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长期学习,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在小学教学实践中,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小学数学作业进行分层教学,能够依照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因素,为学生个体设计更加适合的作业,学生在进行作业练习的过程中,既能够体验到“挑战”的乐趣,也不至于遇到难度很大的数学题,让学生在数学作业的练习中,拥有更强的获得感、幸福感,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
(二)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能够提升教学效率
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布置方式比较单一,教师对学生做错的题目或者做作业的情况要逐一分析,占用了教师的大量教学时间,导致教学活动效率低下。而小学数学作业采用分层设计的方式,教师通过不同层次学生做作业的情况,有效掌握同一个层次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更加准确的判断,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实施更有效的教学措施,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作业实施分层设计的策略
(一)对学生科学评估,合理进行分层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采用“统一”的作业模式,无论是难度还是数量都是统一的标准,导致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会感觉难度很大,影响了学生的作业练习的积极性,而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在作业练习中会感觉太简单,降低了作业练习的效果。对此,教师要对学生的成绩、能力、个性、基础掌握等各种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估,并依照评估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一般可以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的小组,为教师以后的作业布置提供了依据和标准。在分层分组设计中,教师要把握分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分层分组绝不是简单依照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进行[1]。
例如,在对学生分组的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能力、探索能力的不同,可以为学生设计应用型、拓展性和创新型三个层次的数学作业,使得数学作业符合学生的个性需求,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作业练习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在对学生进行分组之后,并不是“万事大吉”、“一劳永逸”,这个分层分组是动态的,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知识基础、表现等等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需要教师要紧密关注学生各项指标的变化,并适时对学生的分层分组做出调整,以保障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
(二)科学分层设计,保障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在为学生预留作业时,要进行精心、科学的分层设计,以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在分层设计作业时,教师要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为学生设计具有梯度性的数学作业。数学作业难度、数量等,能够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并与学生的逻辑思维、探索能力相适应,让学生高效完成数学作业,从而高效掌握数学课程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分层设计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阶梯设计”的方式,使得学生的数学作业由简单到复杂、由少量到多,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高效完成课程学习目标和任务[2]。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有关《间隔排列》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依据本节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设计三个层次的数学作业:第一层,以简单的填空题为主,如用画图的方式,每隔3棵柳树就有2盏路灯,中间部分有空白,让学生补充完整;第二层,要进一步提升难度,像操场周边有2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有1棵杨树。 一共有多少个棵杨树;第三层,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如小操场的一周准备栽10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杨树,需要栽多少棵杨树?通过“阶梯式”的数学作业分层,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需求,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积极总结,为学生提供更合理的评价
小学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能够让学生顺利完成课程作业,学生之间完成的作业内容不同,那么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成绩就没有可比性,就不会过于看重自己的成绩排名和成绩分数,学生的学习压力就会减少,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拥有轻松愉快的心情。另外,教师将数学作业进行分层设计,能够更加高效、直接的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科学、合理的评价,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学生提供更科学、合理、准确、全面的评价,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作业练习情况进行总结[3]。例如,在学习《综合运算》相关知识时,学生完成相关的数学作业之后,教师要依照不同层次作业完成的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以掌握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如,当教师发现A组的学生,针对简单的题目出现错误时,教师要细心、耐心的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引导学生及时解决问题,从而保障学生的整体学习进度。另外,教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评价时,要依据层次的划分,实施不同标准的评价方式,才能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评价,以提升自身的学习自信心。
结语:
在课堂教学中,科学的作业设计不仅有利于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针对学生的差异性特征,分层设计数学作业,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以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学生的认知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陶强.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分析[J]. 读天下(综合), 2020, 000(013):P.1-1.
[2]谢秀珍. 核心素养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J]. 学周刊, 2019, 400(16):52.
[3]季山.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探讨[J]. 中外交流, 2019, 026(01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