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康毅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泗孟中心小学,广西河池 547400
摘要:锻炼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重点完成的教学任务。小学生缺乏系统的数学学习经验,不具备成熟的思维能力,这影响了教师数学教学的质量。所以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要思考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实现综合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一、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
小学生在有趣生动的数学情境中更容易理解并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1]。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来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之感,促使学生在充分投入情境的过程中不断调动个人思维。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直接向学生讲述数学定理的意思,再配合习题训练,这种方式使得数学这门学科十分抽象,学生很难产生自我思考与独立探究的意识。因此教师借助游戏、故事等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来开展教学,便能将抽象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形象,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升。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个主题的教学为例,在过去教师往往会通过要求学生自主阅读书上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这种手段开展教学,这就导致学习十分枯燥,课堂十分沉闷,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并分辨长方体、正方体的异同点。所以教师可以设计趣味小游戏来创设能够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的情境。比如说教师可以设置快速选一选的游戏,教师将所有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派发一定数量的长方体、正方体还有其他的立体图形,计时开始后,最快找准长方体和正方体数量的小组获胜。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先简单介绍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然后再组织学生游戏。为了获得游戏的胜利,学生不得不迅速思考回顾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判断方式,并将其运用到游戏中。通过这样的游戏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考,实现学生进步。
二、联系生活实际
教师要在教学中展示自己丰富的实际生活经验,结合自己的经验向学生解释数学知识,让学生能够快速理解数学知识。为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教师还可以用生活实践经验为框架设置数学问题,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起正确的数学观念。
例如在开展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个单元的教学时,教师便可为学生设置联系了生活实践经验的题目。比如说教师可以出这样一道题:养鹅场为了保持市场秩序,分三次将场内的鹅投向市场。第一次销售的鹅的数量比总数的三分之一还多100只,第二次销售的鹅的数量与总数的一半少120只,最后一次卖出了320只鹅,那么请问这个鹅厂总共有多少只鹅?这个问题就联系了生活实际,并且涉及到了数学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倍数问题,在解决这道问题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画倍数线段图,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每一次销售的鹅的数量与鹅的总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快速列出算式得出答案。在教学中,教师将所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便可以大大降低学生数学学习的难度,学生数学思维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三、组织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
在动手实操的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激发,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组织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中锻炼动手能力,一边动手一边思考,养成良好的、活跃的数学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不断设问的方式逐渐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实践,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循序渐进的发展,使学生逐渐能够开展独立的思考与学习。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个单元的教学为例,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设现在班级的地面需要装修,那么请问同学们需要铺设多大的水泥地面,如果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地砖进行铺设,那么最后需要多少块地砖呢?”借助这样一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活动。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教师就以班级教室为面积这个主题的教学场所,让学生协同组员确定班级地面的面积。教师事先为学生准备好量长宽的卷尺,在确定好每组的数据正确以后,便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计算出班级的面积与所需要的地砖数量。又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小数这个单元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作业,带上数学本走到家边的超市、面包店等,将你看到的、感兴趣的商品的价格写下来,等到了课堂上以后班级内的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小数整理在一起并进行分享,看看谁找到的多。通过组织这样的动手实操,学生有了丰富的动手机会,并且在动手的过程中能够逐渐感受到数学联系生活的魅力,学生在收集数据、测量数据等数学活动中必须要进行思考、整理,数学思维在不知不觉间得到培养。
四、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如果只靠学生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完成数学实践活动、进行数学探究,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学生很难得到思维上的碰撞,数学思维不能得到进步。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要时不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己也要有意识地参与小组学习。整个小组在围绕同一个数学问题进行讨论时,每位学生都有机会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聆听他人观点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实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及时完善自己的观点,实现思维进步[2]。
例如在开展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个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在展示出组合图形的面积问题后,便可先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行思考,先留出时间供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潜能。然后再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会发现同一个小组内有的学生会采用切割的方式计算面积,将一个多边形转换成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有的组员则会采取补的方式,将多边形添上某一部分变成具有固定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然后再用大图形的面积减去小图形的面积。在谈论中,因为有人的解答方式不一样,所以学生为了判断某种观点的正确性,会主动进行辩论、研究。
不管是设计贴近生活实际的题目还是设计有趣的的课堂教学活动,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进而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和课堂教学知识。数学思维能力需要每一个学生在教育中不断获得培养,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不断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实现思维创造。为数学专业领域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玉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探究[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6):214-215.
[2]周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小学生(下旬刊),2020(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