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第7期   作者:何扬鸿
[导读] 随着我国的新课标改革的逐步推进,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自己独特的自主数学思维逻辑是很重要的

        何扬鸿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东荣镇上峡小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梧州市 543300

        【摘要】随着我国的新课标改革的逐步推进,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自己独特的自主数学思维逻辑是很重要的,教师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认知能力,创设一些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这些问题,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本文从创设充满趣味的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引人深思的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结合生活的有效问题情境这几个策略探究了如何更加成功的创设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问题情境。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如何创设数学中的有效问题情境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可能时一个比较困难的点,教师创设的有效情境既需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目的,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很关键的一点。本文将从创设充满趣味的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引人深思的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结合生活的有效问题情境这几个策略来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一、创设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问题情境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是一门充满理论知识和逻辑思维的学科,对于刚接触学习的小学生来说很容易感到陌生和枯燥,所以创设一些有效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也可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启发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让学生将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感觉到数学知识的熟悉感,并且在平时的生活中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真正的将数学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来。
二、创设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问题情境时存在的不足
(一)创设的问题情境过于无趣
        每个年龄段的小学生对于情境的趣味程度的要求都会有所不同,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实际生活来创设相对应趣味程度的问题情境,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但是在目前的教师中,很多教师都还遵循着以往比较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创设的问题情境也十分无趣,导致课堂氛围变得严肃沉闷,学生也会失去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也就随之变得无效了[1]。
(二)创设的问题情境难度过高
        由于应试教育的大背景,很多教师都最重视的是学生的分数,所以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往往会忽略学生们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基础,一味的根据教材创设一些难度特别大的情境,这样会导致基础差一些的学生根本无法解决这个情境,身心都会受到打击,对小学数学的学习热情也会被浇灭,同时也会导致基础好的学生也发挥不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对自己产生怀疑,从而影响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创设的问题情境脱离生活
        因为小学生的年龄都较小,对世界的认知仅仅只有平时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一些,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同时也充满了疑问。现在很多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没有考虑到所有学生平时的实际生后状况,创设的问题情境十分的脱离生活,导致很多学生都搞不懂这个情境该如何运用到平时的生活中,也无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久而久之会感觉到数学的遥远和陌生,失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创设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问题情境时的相关策略
(一)创设充满趣味的有效问题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都还比较小,处于比较贪玩好动的阶段,对于有趣的事物会更积极,对于枯燥的知识很容易感到疲倦和乏味,所以教师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时要注意让这个情境充满趣味,从而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个情境下,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教师可以举办一些和数学教材内容有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游戏的同时,学会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2]。
        例如,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为了让学生们更熟练的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开展一个小游戏,让学生们围成一个圆圈,一个学生站起来指定任何一个学生回答自己提出的100以内的加减法,被指定的学生需要在10秒以内回答出来方可过关,没有成功过关的学生就被淘汰,成功过关的学生则指定下一个学生来回答,一直循环下去,直到有一位赢家诞生,教师可以给这位胜出的同学一些奖励和表扬。诸如此类的充满趣味的游戏,既能够充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可能自然的将数学知识融入进去,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学习,也提高了课堂的活跃度和高效性。
(二)创设引人深思的有效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时,可以在其中加入一些引人深思的疑问,利用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们进行深度的思考和进一步的探究。
        例如,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负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在创设的有效问题情境中加入一个引人深思的疑问,比如“最大的负数是几?”、“最小的负数存在吗?”以及“负数如何用生活情境表示出来呢?”等疑问,让学生们带着这些疑问进行课堂的学习,引导学生们在学习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锻炼学生们的探索能力和解决能力,也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
(三)创设结合生活的有效问题情境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时,可以创设一些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并不陌生和遥远,也可以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平时的生活中来,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3]。
        例如,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升与毫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从家来带来自己平时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水瓶,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们互相交换和观察学生们带来的水瓶的大小,分别用升和毫升这两个单位来表示自己带来的水瓶的容量,让学生们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到升与毫升的数学知识,以后在生活中也可以灵活运用升与毫升的换算,一举两得。
        总的来说,在新课改飞速发展的现代,创设一个有趣的、实用的、引人深思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有效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时不会感到陌生和遥远,在平时的生活中真正的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体现小学数学真正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吴玲莉.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探究[J]. 读与写(教师), 2020(7):0102-0102.
[2]林尚坤.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探究[J]. 读天下(综合), 2019(1):0101-0101.
[3]靳艳红.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 考试周刊, 2017, 000(087):101-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