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青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南镇铁路中学,甘肃省武威市 733009
摘要: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学生胆大细心敢尝试、敢创新,但传统高中化学课堂上的学生恰恰缺乏这样的胆识,老师在课堂上一味的“独角戏”致使他们的学习地位过于被动,没有机会去实践创新,更别提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本文针对高中化学课堂上出现的教学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希望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高中化学这门学科,注重理论知识与化学实验相结合,旨在传授学生化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而要想达到这两个目的的前提便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学生的思维被散发出来,学会大胆质疑不断思考才能产生创新意识,从而有了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懂得引导学生带着探究的目光看问题,转变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地位转为主动地位,推动学生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创新能力的含义是说人们在熟练掌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探究出新的理论与方法并应用到相关的地方,简而言之就是需要灵活的运用知识。高中化学便是最能体现这一能力的学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方便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它也顺应了时代变化的趋势,满足日后学生在步入社会时单位企业对人才的发展要求。而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当教师不再视成绩为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参考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便会提高。而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需要他们有自主探究与创新的时间,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地调动,教师的教学压力也会相对地减轻,同时学生思维开阔了,学习的效率也会显著提高。可以说在高中的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会是利大于弊,教师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受到的阻碍
(一)教师不够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不少高中化学教师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认为教学的目的只是在于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他们只会一味地将理论知识填塞给学生,不在乎学生是不是“学撑”了,只在乎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达标。教师不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重视化学的实验探究,在这样的教学情况影响下的学生,思维受到束缚,想象力也被扼杀,当学生没有学习的探究意识,成为了学习机器,最终他们的创新能力自然也会得不到培养。
(二)教师没有完善的培养方式
上文提到了化学教室教师被应试教育所影响,因此他们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通常会将化学教学内容安排得较为紧凑,也便没时间让学生去开展化学实验,个别的化学实验也是由教师完成。教学安排不合理,学生得不到额外的拓展学习,课外时间也用来完成作业,更没机会发挥他们的创新行为,不仅增加了学习压力,也使得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理解的不彻底。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从化学教学内容入手
化学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若是将全部内容都详细地教授给学生,不仅教师的教学压力会增大,学生也完全消化不了这些内容,学习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因此教师自身要先分清教材中的必学与选学的内容,重点讲授必学课程,带动学生的学习想去,粗略教学选学内容,或者将选学内容留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开拓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首先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适当融入相关教学内容的发展历史、化学家的事迹,先让学生有好奇的心理对其感兴趣,再让他们思考散发创新思维,从而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元素周期律》时,便要引导学生结合初中所学的元素周期表发现元素规律,并讲解元素周期律的由来历史以及发展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初高中学习元素知识之间的差别,了解它们的重难点。教师将化学历史融入教学内容,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眼界,不光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1]。
其次教师要将化学实验融入教学内容,化学实验是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过程中的点睛之笔,有时教师应当要更看重实验带来的好处。例如,在学习《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时,有一个化学实验是焰色反应,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焰色反应的原理并检验钾钠与其他金属化合物,不同金属物质产生的火焰颜色都不一样,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有时火焰会受到风的干扰使得火焰颜色不清晰、火焰长度也不够。这时学生便会自主探究用什么办法火焰才不会被风力影响,从而创新出挡风夹这个物品,通过这个实验不仅能让学生有新发现,对比优化实验装置前后的现象,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从教学模式入手
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都较为单一没有什么特色,前文也提到了,都是教师授课时将书本上的实验简单讲解一下就算完成了教课任务,最终呈现的课堂效果都不尽人意。因此化学教师迫切需要转换思路,创新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方面的认识并了解化学知识,爱上学习化学,提升应变综合能力。
首先,教师需要将学生被动学习模式转变为自主学习模式,要为学生提供展自主学习活动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热情度被提高,因此也能使得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得以提升[2]。例如,在学习《物质的分类》时,教师就可以提出像是胶体的性质是什么、什么是分散系、胶体的用途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自学找到相应的答案,从而让学生学会用探究的眼光学知识,加深了对这一节内容的印象,也提高了创新意识与能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情境教学的模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境辅助教学,在课堂中倡导创新,让学生学会创新[3]。例如,在教学《离子反应》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有关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情境,通过播放相关实验过程的视频,能够直观地让学生学习到有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促使学生养成创新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时,要注重将教学内容与相关历史及化学实验合为一体,要学会转换思路,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地理解与掌握,为最终社会需要的复合创新性人才做准备。
参考文献:
[1]张成江,王刚.分析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J].广东化工,2018,45(14):255-257.
[2]顾绍平.探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33):90-91.
[3]张渝彬.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13):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