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洲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久隆镇水铺小学,广西钦州535017
摘要:当前的素质教育改革强调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特征,因材施教,采取分层教学策略,以促进后进生的学习,提高后进生学习效率。本文结合分层教学的概念和作用,探究采用分层教学促进后进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措施,以创设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后进生;学习效率
后进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群体。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后进生存在抵触情绪,导致全体学生的教学效率不理想。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分层教学,针对后进生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促进后进生的学习效率,为后进生的未来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和作用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科学的进行学生层次性的划分,以形成立体化的梯队,根据梯队的高低层次设计差异性的作业布置,以有效的进行课堂的学习,最终实现新课标目标[1]。分层教学是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明确各层次的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
(二)分层教学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分层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还有利于推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具有重要的教学作用。一方面,分层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在分层教学可以关注到班级内的全体学生,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材施教,有效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以满足每一位学生的 个性化成长。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分层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分层的教学策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提升学生在数学中的注意力,还能强化学生对数学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认知发展能力,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采用分层教学促进后进生学习效率措施
(一)提问分层,合理控制问题难度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忽略后进生的学习需求,在提问环节注重优等生的学习基础,导致提问的难度较大,打击了后进生的学习自信心,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恶性循环。在小学数学实践中,教师应针对后进生的学习水平,进行提问分层,合理的控制问题难度,把握后进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后进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而言比较弱,教师可以建立后进生的个人档案,及时跟踪后进生的文化发展,对知识水平进行备案处理,以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对后进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应符合后进生的个人实际,引导后进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提问中,组织后进生能够提前预习,有效提升后进生的知识转化能力。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相关知识时,教师应结合课堂内容,为后进生设置分层提问:对于学习基础非常薄弱的学生,教师明确长方体的概念,向学生提问长方体的特征和各部分的名称,利用教学提问,有效拓展学生的眼界和空间概念;对于有一定学习基础的后进生,教师引导后进生动手操作,探究长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向学生提问生活中长方体的物体有哪些,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以培养后进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以加强数学教学中的学习目的性教育。
(二)任务分层,激发后进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阶段的后进生常常缺乏学习兴趣,没有足够的探究欲,在小组合作中缺乏竞争意识。在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中,后进生将自己隔离在外,认为教师布置的作业跟自己没有关系,对任务的完成与否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导致学习态度敷衍。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性格特征,以“优良相加”的原则划分学习小组,引导优等生与后进生之间实施“传帮带”的教学策略,实现任务分层,以激发后进生的自主探究能力[2]。将后进生编入学习小组,根据后进生的学习基础,设置任务分层,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
例如,在学习“扇形统计图”相关知识时,教师应科学的布置学任务,实现任务的分层。对于后进生,教师应组织小组成员将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划分,向后进生提出符合学习实际的任务:把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意义和作用;在小组讨论中明确部分数量同总数的关系。对后进生的任务分层,以“读出扇形图的必要信息”为基础,有效强化后进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后进生对统计图的生活应用。在小组的任务布置中,教师应注重后进生的非智力因素,以后进生的角度看待问题,找准后进生的学习突破口,以提升后进生的学习效率。
(三)作业分层,促进后进生的持续发展
作业分层不同于任务分层,作业分层是指在课堂上或者课后,针对后进生的学习基础,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对后进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水平进行合理的评价,以促进后进生的持续发展。作业分层不仅有利于后进生的及时归纳总结,还有利于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升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在作业分层中,教师应根据后进生的知识盲点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对后进生的作业采取有效的“面对面”批改,在发现问题后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对话,以挖掘后进生的闪光点。此外,教师还可以实施课外活动作业、实践作业等非书面作业,促进后进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3]。
例如:在学习“平面图”相关知识时,教师在讲授平面图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向后进生布置分层次的课后作业:绘制简单的旅游平面图,制定短途旅游计划。该作业涉及到后进生的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在绘制平面图时,可以有效应用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以“旅游”为主题的实践作业,能够有效激发后进生的探究欲,从而促进后进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将后进生的生活经验与平面体知识有效结合,提升学生的精神文化,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结语: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强调后进生的积极转化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分层教学策略,挖掘后进生的闪光点,以树立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自信心,促进后进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烟. 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探讨[J]. 中外交流, 2019, 026(018):182-183.
[2]吴永生.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实施分层教学[C]// 2019.
[3]武勇.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应用探究[J]. 教育观察(上旬), 2019, 008(00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