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第7期   作者:黄小红
[导读]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独立的个体,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

        黄小红
        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梅田镇车头小学,湖南省郴州市 424200

        摘要: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独立的个体,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为了能够更好的让小学数学作为促进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本文对其策略进行了深度的剖析。
关键词:独立思考;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是学生独立思考的启蒙关键期,同时也是践行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核心阶段。
一、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认知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枯燥乏味是最常见课堂状态,因为数学知识生涩难懂,教师一股脑的灌输,学生很难真正的对其消化掌握,所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于学生独立思考的培养而言至关重要。传统的数学教学概念中,练习格外的重要,所以传统概念下,大量的数学知识输入和知识练习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提升自身数学知识水平。这样的观点虽然不具有科学性,但是也不是不对,因为大量的知识灌输和练习能够让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定的逻辑,进而养成了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的能力。然而传统老派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模式化固定的练习常常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里,这样根本不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展开。所以不断的更换数学知识练习的方式,开展适应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策略,是能够提升学生独立思考数学数学知识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巧妙的利用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在进行讲解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问题要发散思维来突破。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学生发现问题,教师细心的予以指正。所以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要及时的发生变化,要不断的丰富自身的学术水平,重点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认知。学校也要积极的为教师提供学习条件,并鼓励教师对一些学术交流的沟通活动积极参与,对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优点进行学习。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活动也同样如此,学生只有真正的喜爱学习数学知识,才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数学知识能力[1]。
二、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
        在面对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体系上,教师的教学方式若是一成不变,占据课堂的主要地位,那么于学生而言将会产生厌恶和抵抗,很难让学生自主的投入到数学知识学习上。游戏法,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游戏能够使学生自主自愿的参与到活动中,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一些自我表现的机会,并且让学生极易获取满足感、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长度单位》的数学知识传授时,教室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向同学讲述。在m长度单位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布置一道课前的实践性习题,让学生们测量出佳与学校的距离,学生们就会疑惑没有那么长的尺子,这样学生们就会集思广益,在已学厘米的基础上,步测距离。学生们先迈出标准的步伐,另一个同学用格尺计量出,例如该学生的步子为80cm,这样在最后验收成果的时候就会得出大概的距离。学生们通过自主接触后,感受来自于同㎝不同的长度,甚至更长的长度,教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们再近距离的感受到来自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进而再深化其实质内容。

情景设置法同样也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在进行《百分数》数学知识句型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分成小组形式来模拟真实的购物现场,在课前让学生自己布置场景自己选角色,在课上进行表演,小组之间进行比赛,让学生们模拟商场购物打折,而算出自己实际应该花多少钱能够购买产品。在这样“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放松了身心,提升了兴趣,而且还在无形中提升了个人的数学知识水平,提高了独立思考能力[2]。
三、师生换位
        师生换位主要来讲就是教师与学生要互相更换自己的角色,在进行数学知识课的讲授时,让教师来扮演学生,学生则来饰演教师。让学生在课前对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预先搜集查找相关资料、阅读教材,从而于无形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通常具有三个环节进行,一是课前学生自主恶习,独立思考。在这个环节学生就要广泛的搜集资料,并且要对所搜集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然后将这些资料给老师来选择,学生虽然是教师的角色但是不具备教师的能力,所以在选择教学材料时需要教师的辅助。教师此时要对学生搜寻的材料给予充分的关注,并及时对所发现的问题及时指正。二是学生的讲解环节,这个环节意味着学生要扮演教师的角色对其数学知识内容进行讲解,教师要同其他同学一样对该教学内容认真倾听,并且要对学生在讲授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这个环节能不仅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个人领导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最后则是教学评价环节,这个环节是教师同学生一起进行的,教师要对学生讲授过程所出现的问题表达出来,让学生避免再出现这样的情况[3]。
四、加强对学生数学知识的考评
        一般来讲,因为数学知识自身的生涩难懂,教师在进行测试时就很少有涉及,这样于学生的数学知识而言是极为不利的。首先学校要增强数学知识重要性的宣传力度,让师生知道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例如可以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方式。一般教师都只注重结果性评价,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于他们而言对学生知识的评价标准就是成绩的高低,然而却对学生学习过程严重的忽略,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所以,教师要将过程性和结果性考核方式有力相结合,既注重学生考试成绩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关注,观察学生是否用心学习数学知识,最后再综合性进行评价。在这样综合的进行评价后,学生才能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反思,进而得到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首先不断的更换数学知识练习的方式,开展适应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策略,是能够提升学生独立思考数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其次,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自主自愿的参与到活动中,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一些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此外,教师与学生要互相更换自己的角色,让学生独立授课。最后,要将过程性和结果性考核方式有力相结合,既注重学生考试成绩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关注,观察学生是否用心学习数学数学知识,最后再综合性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 张万文. 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11):192.
[2] 王艳丽. 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研究[J]. 考试周刊, 2018, 000(002):92-92.
[3] 何玲.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 魅力中国, 2019(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