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坤
湖南省浏阳市普迹镇浒溪完全小学,湖南省浏阳市410300
摘要:小学数学知识具有鲜明的抽象性特点,尤其是数学公式、数学定义等,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师要改善教学方法,利用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将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教学策略
数形结合是数学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要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观念和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发展,小学数学也进行了改革创新,在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受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影响,许多教师仍然没有改变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方式落后单一,学生对数学具有较强的抗拒心理,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升。其次,许多教师没有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仍旧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用考试成绩衡量学生,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身为中心,要求学生对自己言听计从,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参与感,学习态度消极,不利于学生数学水平和数学能力的提升[1]。最后,教师忽略了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能够得到培养,在学习中过于依赖教师,自主学习能力差,对抽象知识的难以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
二、培养小学生数形结合能力的策略
数形结合包括了数和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通过“以数辅形”或“以形助数”的方法,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数形结合不但在数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将数形结合思想融入到数学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观念,让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思考问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重视数形结合教学,将数学结合思想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单纯的几何知识教学,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要运用数学结合思想进行几何图形教学,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用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探究几何知识,加强学生对图形的记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将教材中的文字转化为图片,加强对学生的视觉冲击,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提升教学效果[2]。例如,在《圆柱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现在黑板上写出“圆柱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圆柱,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圆柱体,结合生活经验探究圆柱的概念。学生通过观察和回忆,纷纷列举出生活中存在的圆柱体,如蜡烛、灯笼、新的铅笔等。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让学生探究圆柱的概念,并将圆柱与其他图形区别,让学生掌握圆柱体的概念,建立“圆柱体”概念体系。
(二)借助多媒体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差,且具有一定的惰性,对直观图形的观察仅仅局限于表面,不会深入探究图形的特点,观察和思维不同步,不能通过观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学生在观察蜡烛时,虽然能够得出蜡烛是圆柱的结论,但不会主动对圆柱图形的特征进行探究,不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因此,教师要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开展几何图形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圆柱体的表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圆柱的展开图,让学生观察圆柱的组成部分,思考如何计算圆柱表面积。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圆柱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就算圆柱的表面积,就是计算一个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的面积。教师要引导学生绘制树形图,通过图片的方式将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直观地展现出来,并利用多媒体将圆柱的展开过程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动静结合培养学生想象力,为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奠定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设计问题,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展开想象,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数学定理等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三)运用数学结合思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数学成绩,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从而达到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让学生自主能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反复强调核心内容,让学生意识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习惯。例如,在“圆柱的体积”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圆柱切开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将圆柱的与长方体进行比较,通过文字将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出来,将圆柱体积转化长方体体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柱的体积计算原理,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探究活动,准备一个矿泉水瓶,瓶子的直径是4厘米,瓶子中装了一些水,水的高度是5厘米,将瓶子倒过来,没有水的部分就是一个圆柱形,高度是9厘米,让学生探究瓶子的容积。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思考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可以在纸上先画出一个瓶子的形状,标出水的位置,通过观察发现,瓶子的容积是水的体积和剩余部分体积的综合,正方矿泉水瓶时,水的形状就是一个底面直径为4厘米、高5厘米的圆柱体,而将水倒过来,瓶子剩余部分的体积就是一个底面直径为4厘米、高9厘米的圆柱体,将这两部分相加,就能够得出瓶子的溶剂。通过“以数辅形”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知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指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小慧. 基于数形结合思想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研究[J]. 新课程(上), 2019(12):247.
[2]荣育莲. 基于数形结合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 新课程(教研版), 2020, 000(004):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