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第7期   作者:熊波涌
[导读] 近年来,我国教学体制改革进程不断推进,高中数学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熊波涌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第二中学,湖南省娄底市417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教学体制改革进程不断推进,高中数学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存在一些弊端,影响了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者应当积极践行新教学理念中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数学教学由知识传输向能力培养的方向转变。本文简单阐释了当前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性策略,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问题;策略

        所谓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能够促进学生适应社会以及终身发展的品格以及关键能力,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包含学生知识、技能以及态度等多方面的融合,主要有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实践能力等等[1]。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为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方向,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与作用。一直以来,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习惯于沿用原有的教学模式,过度注重对学生进行成绩的提升,忽略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是不利的。身为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者应当立足于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重点培养并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为载体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以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就,主要源于心中的热爱”,可见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起到的作用[2]。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只有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才能发挥其学习主观能动性,才能激发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动力与欲望,这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前提与基础。
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难以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身为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者应当立足于数学课本教材,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教学“平面向量”相关知识的时候,枯燥而繁琐的理论性以及概念性知识难免会引起学生心中的反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声光效果为学生进行课堂知识的展示,利用动画模拟的方式将图形进行移动、旋转或者添加辅助线等操作,从视觉上给予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进而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住课堂知识内容。
二 问题引导,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本就是一个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可以沿着这个教学思路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进行知识的归纳与总结,进而不断发现数学知识间存在的规律,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按照一定的方法与技巧进行尝试解决与突破,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3]。


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目标以问题的形式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问题的提示对课本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对于课本中的经典例题,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散思维,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并寻求出多种解题方案。期间学生可能会出现方法使用不当或者解题观点错误等现象,教师应当给予耐心的指导与帮助,将学生的思路引导至正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自主探究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完成学习目标的成功喜悦,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以及将数学知识融会贯通的思维方式。
三 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是现代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特别是对于学业繁重且压力过大的高中学生而言尤其重要,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改善与同学以及老师的关系,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性格,提升其个人综合素养[4]。对此,教师可以采取分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教学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让不同的小组之间开展竞争,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又快又好。立体几何课程中有一些基础性以及概念性的知识,也有考察学生空间思维的应用知识,小组要想获得比赛的胜利,就必须进行通力合作以及配合,按照成绩以及能力的不同进行合理化分配,集众人之力完成最终的学习目标。期间,每个小组成员在组内的价值都可以得到体现,团结、合作、共赢等理念也会深深植入学生的心中,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
四 结合生活,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否则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新课程标准中一直强调课堂教学应当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可以提升课堂知识在学生心中的亲切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作用与价值,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处,提升学生的时间应用能力[5]。
例如,在教学“不等式”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用“洗衣服”案例询问学生“给你一桶水,一件衣服,你是将衣服直接放在桶里洗还是将水分成两份,一份用来洗涤另一份用来滤清?”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然后,教师可以引入“不等式”知识(水的体积x,衣服体积y,污渍体积z)来从数学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原理讲解。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结合,逐步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性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身为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者可以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问题引导,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结合生活,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等方面开始着手,不断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新发展与突破。
【参考文献】
[1] 谢先胜. 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东西南北:教育, 2020(9):0138-0138.
[2] 夏吉鑫. 在高中数学单元教学中培育学科核心素养[J]. 天津教育, 2020, 000(002):83-84.
[3] 唐林茂. 高中数学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实践[J]. 读天下(综合), 2020(11):0006-0006.
[4] 叶薇.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J]. 速读(下旬), 2019, 000(007):59.
[5] 李军璞. 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20, 000(005):P.89-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