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路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深圳龙华小学,广西河池547400
摘要:随着新课改教学的不断深入,兴趣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此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团队精神,还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合作之间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成绩。本文对此进行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合作学习
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来看,由于教学模式长期受到应试教学的影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这种被动式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只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的发展,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停滞不前。为此教师就要根据新课改教学的要求,引导学生从被动式学习走向主动学习,逐步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分析,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之处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探究、分工合作,进而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是当今社会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不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通过在互帮互助、倾听他人的方式下,打破传统应试教学的教学界限,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多数数学教师仍受到应试教学的影响,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教学主要任务,从而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越发讨厌学习数学,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小组合作学习能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身具备的特点,引导小组成员在分析、探讨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思维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水平。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探讨
(一)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激发学生合作兴趣
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想要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就必须激发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兴趣,教师要为学生建立一个适合合作学习的桥梁,根据学生自身年龄特点与爱好,引导、激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充分调动创新意识,让学生从“让我学习”变成“我要学习”,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将多元化教学与小组合作相结合,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段时间供他们单独思考,防止学生在交流中缺乏自己的独特见解,进而强化学生自身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真正乐趣[1]。
例如,学习“认识直角”这一课,教师通过多媒播放国旗、书本、椅子等图片,让学生对本课内容有初步的认知,教师:“同学们你们都认识角吗,多媒体中的这几幅图片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的角在哪里呢?”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得出问题结果:“都有正正直直的角”接下来,教师引出本课主题“直角”随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运用手中的三角板、量角器,找寻出教室内所有的直角。通过此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找“直角”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合理科学地进行分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科学合理的划分小组成员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步骤之一,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必须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进行合理的划分。教师可采用分层划分的办法开展小组教学,教师根据班级内人员的数量,划分5个或6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人员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要保证每个小组中,都有一名成绩优秀并喜欢帮助、带动他人的同学作为小组的小组长,还要保证基础差、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身边,有一两名学科优秀的学生来带动他们。为了增添教学的趣味感、新鲜感,教师在分组之后要将相同小组的学生安排到一起,进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2]。例如,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课时,传统的小组合作只会让喜欢数学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而学科较弱的学生往往只会置之不理,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合作学习的效果。为此,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小组,将一些主动意识弱,基础差的学生身边安排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以此带动他们的参与感。教师根据本课内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理平行四边形面积开展合作学习,让优生带动差生共同讨论、分析,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养成合作实践的好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实践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感受到来自集体的力量,让学生在集体智慧的推动下,养成小组合作学习的好习惯[3]。例如,学习“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这一课,教师首先运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同学们,小李帮妈妈去菜市场买菜,妈妈一共给小李50元,小李一共买了23元的蔬菜,小李还剩多少元?”学生回答:“50-28=22元”,此时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另一个算式“50-30+2”,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观察这两组算式,在积极讨论之中得出结果为:“两个算式的结果一样,但将28化为整数30计算会变得更加便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集体智慧的力量,进而帮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结论:
综上所述,将小组合作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陆莉.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与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0(32):94-95.
[2]叶桂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少教多学的实践[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11):45.
[3] 薛长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探讨[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9, 000(0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