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第7期   作者:黄敏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深度学习已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策略

        黄敏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陈景润实验小学,福建省 三明市 3650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深度学习已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策略,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着某个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参与、体验、获得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教师应当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深入探究能力的培养,制定科学合理的深度学习计划,激发学生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保证他们能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形成更重要的数学兴趣、数学思想。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们详细讲解数学基础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深度学习能力,深度学习是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确保学生在今后拥有更强劲的数学素养。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浮于表面,机械式地死记硬背知识点,做大量的练习题,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引入深度学习方式,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开展学习活动,顺利的将所学到的知识迁移到新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解决问题而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不断形成数学思维方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原本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通过巧妙的创设趣味性、多样化的有效教学情境,活跃教学氛围,设计探索性、体验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对数学的体验,让他们的手、脑、眼、口同时参与到学习活动过程中,在情境中思考,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参考单元制定学习整体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巧妙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合理运用情境,设计探索性、体验性的学习活动,把简单刻板的教与学融入多样化的真实情境中,化抽象为具体,使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的手、脑、眼、口同时参与到情景学习活动中,在情境中思考,从而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如:在《三角形的特性》一课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结合教学情境,设计学习活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三角形的概念[1]。
        活动1:正确的认识三角形
        在你心目中的三角形是什么样的?请你试着在纸上面一个三角形。请说一说你画的三角形是什么样的。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三角形的理解画出三角形、并判断三角形,之后再进一步概括自己对三角形的初步认知,为抽象出的三角形概念做铺垫。
        活动2: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课件出示:图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图形等),为什么?
        学生们通过观察这些图形,自己动脑思考、作出判断汇报,在汇报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想法,相互碰撞,彼此反驳,教师适时使用反例来纠正学生的不恰当说法,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理解什么是三角形。让学生通过动手画图、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口交流,在脑中自己逐步描绘出三角形的概念,明白三角形是由3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三角形意义建构的形成。


        活动3:三角形的稳定性
        让学生使用3根、4根小木棒分别摆出三角形和四边形。通过实际操作,发现三角形只摆出了一种形状,而四边形摆出了很多种不同的形状。从而发现,只要三角形的三条边确定了,摆出来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是一样的,说明三角形相对于四边形比较稳定。接着再做实验,拉动三角形木架和四边形木架,三角形木架非常稳定,不易变形,而四边形木架却发生了变化,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通过一系列实际操作,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生们自己动手构建所学到的三角形概念及其特性的理解,更加透彻,知识点的掌握得更加牢固,既培养了学生的深度学习的能力,又达到了教学效果。
二、展开自主探究,深入理解新课中的知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度分析新课中的知识点,将数学思维渗透到教学环节,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未知领域,建立起与已知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满足深度学习的需求[2]。
        例如在教学《完美的图形——圆形》时,教师可创设自主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新知识,重新建构圆形知识体系。在课堂环节,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以下操作:将圆形纸片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打开,如此反复几次,你会发现什么?再用尺子测量每条折痕的长度,你还会发现什么?各小组边操作边做好记录,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的结论。之后,教师请各小组的代表进行发言,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圆形的规律,自主总结归纳知识点,圆形纸片的折痕就是圆的直径,如果沿着折痕再次对折,那么圆形纸片的折痕就是半径,半径的长度是相同的,并且圆的直径和半径都有无数条。使学生加深了对圆的直径和半径的认识,此时教师再引入直径和半径的概念,帮助学生将新知识引入到自己构建的圆形体系中,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提倡合作性学习
????????新课时提倡合作性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在单元教学创设时,要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探索,在交流、合作与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地强化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3]。例如:在创设《三角形的分类》一课时,小组合作探究。以4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你要根据什么标准给这些三角形分类?决定好标准后,每个组员从课前准备的学具袋中,取出2个三角形,仔细观察、比对、测量、并进行分类,把同类的三角形放在一起,每组由1人负责填写分类表,其余人合作分类,每组派出代表进行全班展示、汇报、交流、评价。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自由开放地探究新知识。通过这些合作交流学习活动,学生产生思维碰撞。
        结束语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建构情景的科学的学习方式,注重合作交流,创设深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的能力,掌握深度学习的方式,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总之,利用深度学习理念,进行单元创设情境教学,是目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大趋势。以单元教学设计为主,情景活动的创设为辅,通过对概念教学的核心内容、本质的整体把握,建构完善的概念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掌握深度学习方式,培养深度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杨生成, 盛会. "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实践研究[J]. 学周刊, 2020, 000(013):P.15-16.
[2]顾海燕. 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 启迪与智慧(中), 2020(3):43-43.
[3]韩振华. 浅析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发展小学生数学深度学习能力[J]. 考试周刊, 2019, 000(057):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