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第7期   作者:黎佩莲
[导读] 班级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单元,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黎佩莲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县凤翔镇中心小学,广西贺州542600
        摘要:班级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单元,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班主任所扮演的“领头羊”的角色,决定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这种情况在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中尤为明显。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从班级日常事务管理、学生学习成绩到班级学风建设、学生德育培养,都由班主任全权主导,导致学生无论是学习还是班级活动参与的积极性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基于此,现代教育观中提出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而为新时期的班级管理工作指明新的发展方向。本文以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以人为本”理念下班级管理的内涵,并探讨了生本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字:以人为本;小学班主任;管理

一、引言
        新的教育观念中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个性化的发展,简单来说,就是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的发挥空间,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综合发展。小学是学生进入系统学生的最初阶段,也是关键性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无论是生活经验还是思维都处于发展阶段,这就意味着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和引导,而小学班主任作为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着,不仅要承担着教学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求班主任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充分践行“以人为本”现代教育观念,为学生营造自由、平等的发展的发展空间,为学生插上自由飞翔的翅膀。
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和作用
        (一)内涵分析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指班主任在对班级开展管理的过程中,时刻从学生需
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学生作为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在班级管理规定的制定方面能够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班级良好的氛围,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而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定位更多是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正确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形成指明方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挖掘学生潜能,关注学生心理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1]。
(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伴随着时代发展总结起来的最新的教育理念,旨在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具体到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其中,能够极大扭转过去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管理的局面,从而提升学生班级地位的同时,能够重塑健康、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主动意识,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积极配合,让学生也能够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平台。
        另外,在班主任管理活动中,除了要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之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正确价值观和思想道德观念养成,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品格。

而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将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并及时的对学生给予关注和引导,帮助学生走出思想和心理的误区,帮助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2]。
三、“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
        现阶段,以“以人为本”理念下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下面我们将从小学语文班主任的视角分析下如何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一)结合学科优势,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融入教学中
语文是学生小学阶段的重点学科,尤其是学科中所蕴含的知识性和人文性更
是学生未来发展所必须掌握的素养。而教学是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于教师来说,要将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充分融入教学中,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要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心理教育素材,引导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促进班级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双重提升。
        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中口语交际环节中《朋友相处的秘诀》为例,这节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同时也包含了一定教育意义,通过这个环节,能够让学生理解友谊的内涵,获得与朋友相处的秘诀,进而了解为人处世、与人相处的道理,掌握一定识人的本领等。因此,这不仅是一堂口语练习课,更是一堂德育教育课。这对于四年级已经具备一定自我意识的学生来说,非常有意义,而如何对待朋友以及如何处理与朋友之间的矛盾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技能。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分享各自对与“朋友”这个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教师还可以抛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如“你理想中的朋友应该是什么样的”“交友的技巧”等,总之就是要充分调动起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尊重,提升自信。借此机会,教师也能够对学生的心理活动有进一步的了解,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从而为班级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差异性
差异是普遍存在于学生之间的,也是教师在班级管理活动中所面临的难题。
不同的学生无论在学习、生活还是班级活动参与性等方面都会表现出巨大的差异。而教师要做的除了要接受学生的差异性之外,更要尊重和鼓励学生的差异,因此差异就是个性发展的基础,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正是“以人文本”教育理念的内涵。
        比如四年级下册中《故事新编》,就是让学生根据已有故事进行重新编写,这个过程是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激发。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想要改编的故事,让学生开发想象力,积极开展故事的编写。对于学生编写的故事,教师要以鼓励和肯定为主,尤其对于学生的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教师更要多使用鼓励性的话语,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尊重学生学习、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鼓励,树立学习的信心,营造平等、和谐的班级氛围。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班级管理中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既是教育对班主任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更是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表现。对于班主任来说,要想学生之所想,时刻将学生的发展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依据,只有这样才能让班级管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兴荣. 浅谈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管理方法[J]. 考试周刊. 2021,(16):157-158.
[2] 李敬芳. 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 考试周刊. 2020,(6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