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灵敏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三石镇中心小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河池市 547400
摘要:在教学语文的时候,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求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客观的认识到现阶段预习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课堂教学具体的情况来积极创新课前预习方式,不断的提升孩子们预习的有效性,从而促进他们的预习良好的开展。鉴于此,文章探讨分析了现阶段语文课前预习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有效的策略,以供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指导研究;策略;预习方式
引言: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高效的课前预习,既能够增强孩子们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同时还能够夯实他们的知识基础,激发其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还有积极性。在学生预习的时候,他们对老师所教授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并且在预习中还能够将一些没有弄明白的地方都做上记号,从而在课堂上积极的思考与分析问题,这样一来对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也非常有利。然而在现阶段语文教学中,一些老师对孩子们的预习不是很重视,对他们的预习指导以及监督作用不够,导致孩子们课前预习效率很低[1]。
一.课前预习所存在的问题
不少语文老师认为学生的课前预习重在他们的自主性学习,因此就没有对孩子们展开有效的课前预习方法指导,由他们自行预习,使学生就会以比较简单的方式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导致课前预习效果很差。其次,有的老师对课前预习方式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在指导孩子们预习的时候,只是要求他们把课文读两遍,将一些重点的字和词语查阅解释,或是总结概括某一段的中心意思和大意,在实际落实的时候,课前预习便成了完成某一项具体的任务,对培养孩子们自主能力并不利[2]。另外,还有一些语文老师没有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仅仅是单纯的布置作业,没有去指导孩子们进行预习,导致学生们认为只要读一遍课文,把生字和词语抄写两遍便是预习了,久而久之,学生无法掌握正确的课前预习方式,并且对课前预习还会产生不良的心理意识,所以当前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无法得到很好地培养。
二.预习的重要性
1.有助于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针对小学时期的学生来说,掌握学习方法与技能远远要比掌握知识内容更加的重要。在以往教学方式下,老师过于注重给学生们传授知识内容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无法得到很好的提升。而在目前教学语文的时候,老师指导孩子们自主预习,并且把课前预习作为他们的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在巩固旧的知识以后,自主预习老师下一节课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从而充分发挥出其主观能动性,而且这对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
2.有助于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
针对小学时期而言,课前预习是孩子们适应的一个过程,他们在这一时期需要掌握正确的预习方式与策略,若是在上课之前没有进行预习活动,那孩子们的学习效率便会大大缩水,甚至于不能跟上老师教学的思路。在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学习,孩子们需要老师的扶持,但是步入大学以后,他们依靠自己的努力就能够完成自主学习,若是学生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他们将难以适应未来的学习与工作,因此在小学时期,老师引导孩子们进行课前预习,对他们往后的发展有着一定促进意义。
三.课前预习重要策略
1.科学设计预习内容
要想提升小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语文老师就要科学设计预习内容,通过设置问题的形式来向同学们提出预习难点与预习重点,比如说,在教学现代文的时候,老师就要从下面几方面入手,首先要提出预习的问题,如“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全文结构是什么”、“全文中心主旨是什么”以及“文章都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等等,若是在古诗词教学前,语文老师就可以安排孩子们搜集作者的生平及时代背景,了解诗歌所创作年代,并尝试翻译诗歌的内容,划出自己不懂的句子和词语,深入分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4]。
2.培养孩子课前预习兴趣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培养孩子们课前预习的兴趣非常重要。在具体教学的时候,以往的预习方式是让孩子们阅读文章,把文章中新的生词以查字典的方式来认读,这种预习方式学生们通常缺少预习兴趣,甚至还有一些学生不预习。对此,语文老师就要积极创新预习方式,比如结合文章来设计相关问答题,让孩子们带着问题来预习,老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完成的情况要进行检验,针对完成的比较优秀的同学要给予奖励。
比如说,在教学《草船借箭》这个课程的时候,老师在备课时就可以借助互联网来查找相关视频资料,精心挑选和文章内容有关的图片、视频在上课之前播放。引导孩子们在课前预习的时候通过视频图片来了解文章的内容,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孩子们预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够把文章生动的给同学们展示,使他们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5]。
3.分段预习法
学生们在预习议论文和说明文的时候,就可以不再把课文看成一个整体,而要采取分段阅读的方法来理解,一点一点探索课文运用的描写方法还有描写手法,课文的重点是对写作特征要进行深入探究和学习,老师在布置教学任务的时候也可以让孩子们选取一段感觉描写比较好的段落来背诵,不断地增加其储存量,这对培养他们文学素养也非常有帮助。
比如说,在学习《四季之美》的时候,作者把四季分成了四个段落,运用朴实生动的语言把四季描绘的既华丽又真实,课文中作者采用细节描写和对比的手法来鉴赏四季之美,并且课文不同的段落也有不一样的风景来描写,非常适合孩子们分段预习。
结语:
总而言之,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老师除了在语文课堂中讲授知识内容以外,还要重视培养和引导孩子们课前预习习惯。高效的预习不但有利于学生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同时还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邓娜. 关于小学语文高年级预习方法的几点思考[J]. 数码设计(上), 2020, 009(002):200-201.
[2] 钟燕雨. 小学语文高段预习有效性策略的实践研究[J]. 读与写(教师), 2020(5):0176-0176.
[3] 尹丽娟. 试论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实效的提高策略[J]. 文渊(中学版), 2019, (003):617.
[4] 严子仙. 浅谈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课前预习方法[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12):0279-0279.
[5] 刘学英. 小学语文高段课前预习的实践策略探究[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19(7):0343-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