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鹤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黄土岭小学,湖南省 长沙市 410000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理念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为了强健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小学生对体育精神的认知,小学生的体育教学逐渐被学校和家长所重视!小学体育教师为了让学生爱上体育、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提升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开始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争取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自发的、主动的爱上体育,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如何让“学生爱上体育,提升小学体育课程质量”出发,给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为小学体育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爱上体育;小学体育;兴趣教学;提升;课程质量
随着教学的教学改革,为了让小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较好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学已经从传统的教学理念逐渐转变成“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教学理念。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我们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能够享受快乐。所以在小学体育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抓住小学生的特点,通过有兴趣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实现体育教学的价值!
一、体育教学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的意义
(一)强健体魄,提高身体素质
小学生是一个普遍年龄偏低的学生段,处于小学的学生自理能力尚且不足,经常导致自己感冒发烧,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课程改革教育的背景下,开始注重小学生的体育课程,通过体育课一方面可以强健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小学生对体育精神的认知,让他们更具竞争意识和挑战意识,在体育课程中不断突破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
(二)运动教学,培养健康心态
在小学体育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立有趣的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的精神,让他们能够热爱集体、不抛弃、不放弃,并且能够承受一定的抗压能力,时刻灌输学生“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争意识。对于一个经常运动的人来说不仅可以说放松精神,还能改善不良的情绪,对于培养健康的心态非常重要!
二、如何让学生爱上体育,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现在的小学生基本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大多数都是娇生惯养,无论是心理素质还是身体素质都有待提高。
所以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顺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把学生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全面提高,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创新、有干劲、有担当的栋梁之才!
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体育,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个人有以下几个教学策略,希望能为广大同仁提供借鉴和帮助!
(一)融入游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人任何一门课程都非常重要,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通过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让其从“苦学”变为“乐学”,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上体育的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发扬体育精神!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体育教师不仅要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身体素质,根据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特点,研究和总结出一套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案,不断将小学生喜欢的游戏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如此,不仅会让学生爱上体育,还能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首先,教师应该结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游戏环节的设置,确保小学生的安全性;其次,应该遵循小学生的爱玩的天性,科学的、合理的安排体育课上的学习内容;通过合理的设置游戏环节,可以让学生全神贯注的参与到游戏当中[2]。如此,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注力,还培养了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喜欢和热爱。
(二)营造教学氛围,提供快乐的学习环境
为了能让学生在一个快乐的环境中学习体育课程,营造教学氛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有了一个和谐、快乐、轻松的氛围,势必能让小学生真正的喜欢上运动、真正的爱上体育;如果能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上体育课,也能让学生在体育课上看到不一样的自己,收获自己努力得来的胜利果实。
对于小学生的体育教学,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书本的教学内容,在每一个体育项目中,都尽可能的让学生完美去完成。教师可以通过互动的教学模式以身作则,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通过教师和学生所做动作进行对比,对学生的错误动作进行纠正,提高体育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师生的互动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暂时忘却师生关系,享受这种自由、毫无束缚感的学习环境,提高小学体育的效率!
(三)创新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热爱之情
在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为了激发小学生对体育的热爱之情,顺利的完成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在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要不断发展创新的体育活动,为小学生营造、舒适、健康、有趣的课堂氛围,进而提升小学生的专注力、激发小学生的运动潜能。
如何创新体育活动?我认为在上课期间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运动能力,将小学生分成实力相当的若干组,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体育比赛,让学生能够在比赛中提升自己的团队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身体素质。比如在平时的足球比赛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实力相当的两组,通过比赛成员的团结合作来赢得最后的胜利。如此,不仅提高了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还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团队之间的合作精神。在小学体育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有理由、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教学,每一次教学都应该看到学生的改变和进步,这也是小学体育的教学初衷和目的[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进而提高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小学体育的教学中,在遵循新课改的要求下,对体育课程要不断的创新和改良,可以在教学中融入游戏、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还可以不断突破和创新新型体育模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强身健体,在强身健体中掌握好体育技能,在学习体育中发扬体育精神,进而提升小学体育课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姚达. 如何提升小学生体育课堂教学的兴趣[J]. 新课程(综合版), 2019(3).
[2] 罗伙林. 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J]. 新纪实·学校体音美, 2019, 000(002):1-1.
[3] 袁本民. 让学生爱上体育,提升小学体育课程质量[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 000(009):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