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珂容
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秦峰老坞小学,江西省上饶市334000
摘要: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以及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教学工作者们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本文简单阐释了审美能力的内涵以及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性教学策略,以此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能力;作用;方法
美术属于艺术类学科,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以及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1]。审美教学本身即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就是提升学生辨别美以及追求美的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生年龄尚小,对于美的概念还没有那么清晰的定义,对于美的判断也没有什么标准,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教师在审美教学中应当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感悟与体验。教师还应当采取多样化的审美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这些都是本文接下来要讲述的主要内容。
一、 审美能力的内涵以及重要作用
所谓“审美能力”也被称为“艺术鉴赏能力”,指的是人们感受、鉴赏、评价以及创造美的一种能力[2]。利用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为“阵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学习以及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首先,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小学属于启蒙教育阶段,很多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开发学生心智以及启蒙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助于加深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触动,激发其感情思维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其次,有助于激活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师利用优秀美术作品将学生带入到丰富绚烂的色彩世界中,感受美术带来的强大魅力,进而激发学生感受美、体验美以及追求美的意识;另外,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审美经验。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产生知识积淀,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迸发创造美的欲望与能力。
二、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与职责,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领路人[3]。俗话说“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要想提升美术鉴赏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应当从提升自身素养开始着手,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
首先,教师应当深入挖掘课本教材内容,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精心设计好每一堂鉴赏课,采取由浅入深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教会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来认知、理解、体会每一幅美术作品中的内涵;其次,作为美术教学工作者应当利用闲余时间主动学习,学习一些美术方面的最新鉴赏教育信息,提升自身的鉴赏理论认知程度;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包含美术基础知识、专业教学知识以及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打造出优质的美术鉴赏课堂。
(二)注重体现学生主体性
要想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当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注重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依靠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来完成审美教学任务[4]。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千姿百态的帽子》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教材中展示的帽子进行讨论,每个学生需要选择出自己喜欢的帽子并能够说出该帽子的外形、颜色、款式等特点以及自己喜欢的理由。经过学生们的交流与讨论之后,每个小组需要选出一款公认的最好看的“帽子”并与其他小组展开辩论……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不同学生以及不同小组观点的相互碰撞,使学生产生更加深入的思考,进而逐渐完善自己的审美标准以及欣赏水平。
(三)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
传统的美术鉴赏课堂往往是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美术作品,然后通过口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方式非常的单一,难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与乏味,容易降低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学习兴趣[5]。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美术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契机与发展空间,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对审美课堂教学进行设计,让学生获得更好的课堂感受与体验。例如,在指导学生欣赏《清明上河图》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古曲《渔舟唱晚》,让学生在舒缓、优美的旋律中欣赏北宋时期都城汴京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让学生根据作品中的内容来想象、感受当时经济状况的繁荣场面。郊外优美的景色、繁忙的汴河码头以及热闹非凡的街市……这对于加深学生对美的感受有着显著的教学效果。
(四)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
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当多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大自然,用五彩斑斓的自然景色来提升学生对美的感悟并加深学生对美的理解。
大自然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最佳课堂,通过让学生感受一望无际的稻田,争奇斗艳的花丛,硕果累累的树枝……可以给学生带来视觉以及心灵上美的感受与喜悦。旭日斜阳、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以及花红柳绿……都可以为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如此美景对于学生的审美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学生心中拥有了美,其发现美以及追求美的能力也能够得到大大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现代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标准中的重点要求,其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身为小学美术教学工作者应当从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注重体现学生主体性、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等方面开始着手,必定可以实现美术审美教学的硕果。
参考文献:
[1] 罗玉琴.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0, 000(003):738-739.
[2] 贾忠成.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方法[J]. 读与写(上,下旬), 2020, 017(005):234.
[3] 滕菲, 王宇, 鉴健. 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方式探析[J]. 美术教育研究, 2020, 000(001):146-147.
[4] 谷悦铭.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途径研究[J]. 新课程(上), 2019(5):71.
[5] 崔玉倩.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9, 000(03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