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第7期   作者:邓葭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国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
        邓葭
        福建省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福建省 漳州市 363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国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小学美术作为一门可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学科越来越得到重视。学习的实质目的就是把书本上的知识点应用到实际的学习和工作当中去,本文我们将重点探讨在生活化的视角下,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阐明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活;小学;美术;教学;方法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术作为艺术众多种类的一种,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最新课程标准也要求了要注重学科课堂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有助于学生在美术课堂中体会生活、感受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
一、利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量的信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有关小学美术课堂中可能应用到的教学素材,并加以归纳和整理, 在课堂中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同时,教师还要生活实际出发,在知识讲解过程中选择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引用生活中的大小素材,激发学生探索生活、学习美术的兴趣。例如在《走进大自然》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走出班级,在室外进行实践教学,跟同学们一起在校内树林中发现大自然的美,观察并记住蝴蝶、树叶、小草、树干、蚂蚁、蓝天、白云等自然中的生物和景色,并让同学们在下节课中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画出自己观察的生物或者景色,最后教师再进行指导。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带领学生观察和利用生活素材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1]。
二、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由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年纪较小,他们更容易被一些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吸引。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创设生活化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首先,创设生活化环境,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进行区别,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角色扮演的形式,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生活化的场景、故事化的情节来组织学生一起构建情境。比如低年级教学中让学生画一幅以动物世界为主题的儿童画,可以选一部分同学出来分别扮演不同的动物,小鸡、小鸭、小牛等,让学生自己想象如果自己是小动物,平时都会做什么?小鸡可能在下蛋、小鸭可能在玩水、小牛可能在睡觉,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更清楚自己应该画什么,怎么构图。其二,构建的生活化情境要符合教学要求,不能一味的体验游戏乐趣而忽略教学内容,本末倒置。其三,生活化情境虽然来源于生活,但是要有新颖性,单一的表演生活会让学生失去兴趣[2]。
        小学生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兴趣,构建生活化情境,把生活细节夸大,有助于学生体验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细节。


三、走进自然进行写生活动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进行写生活动。例如在《春天来了》这一课中,学生需要练习的就是有关春天的画,若只是在教室参考教材绘画,所有学生的作品都会大同小异,没有特点。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感受校园中的春天,不一样的学生眼中的春天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注意到绿树,有的学生会关注花草,有的学生会通过小动物观察春天,有的学生则会注意到春天人们穿着的变化。带领学生外出写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使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更加热爱生活[3]。
四、培养学生的临摹能力,记录生活之美
        眼睛给我们提供观察生活的能力,双手为我们提供记录生活的能力。在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仅仅是观察生活、用心感受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用画记录生活的习惯。临摹是记录生活的途径之一,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看、多画,对学生的优秀作品加以表扬,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创作心,同时,教师要在绘画技巧和颜色搭配上对学生进行指导,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绘画,教师也可以同学生一起临摹、互动,增进师生关系[4]。
五、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美术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小组同学之间的优劣势互补,增进学习氛围,促进同学之间关系更融洽。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要充分每个学生的性格和家庭状况差异,安排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学习内容。比如,家中有姐姐的同学可以安排折纸任务,折出来不同姿势不同颜色的千纸鹤;家中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同学可以安排手工任务,制作中国结。完成后的作品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做课堂展示,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和胆量,并鼓励学生在课后把自己的课堂作品送给家人当作礼物。小组合作教学方式不但可以促进学生与同学和家人之间的融洽关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5]。
六、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与德育结合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世界上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心,也是探索欲望比较强的阶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比如,折千纸鹤送给姐姐可以教会学生兄弟姐妹之间团结友爱;编中国结送给长辈可以教会学生尊敬、关心长辈;外出写生教会学生爱护花草和小动物、保护环境。小学美术教学中处处都可以进行品德教育,生活中渗透德育,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结语: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小学美术的生活化教学,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独有的特点针对性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且通过恰当的方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记录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不仅要做一个生活在教室中的小画家,更要成为一个生活在灿烂多彩的世界中的热爱生活并且积极向上的小艺术家 。

参考文献
[1]张磊. 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的若干思考[J]. 美术教育研究, 2016, 000(022):167-167.
[2]宋占祺. 基于生活化视野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C]// 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 2020.
[3]何峰. 分析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J]. 中国民族博览, 2018, 000(014):43-44.
[4]刘董芹. 生活出发,教学探究——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 好家长, 2017, 000(071):P.37-37.
[5]祁学芬. 引生活之水,灌美术之园——论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衔接[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 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