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核心概念的课堂核心活动设计实践——以初中物理"光现象"的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第7期   作者:杨大林
[导读] 基于单元核心概念的课堂核心活动为课堂提供了活力,

        杨大林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第六中学,江西省新余市336600
        【摘要】基于单元核心概念的课堂核心活动为课堂提供了活力,在吸引学生目光的同时实现了高效课堂的目的。因此本文将以初中物理的光学单元当中的《光的反射》这一章节的教学为例,基于该单元的核心概念,制订了围绕该单元核心概念设计有关的核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理解该单元物理概念,达到实现快乐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核心概念;核心活动;教学实践
        初中物理作为一个科学学科,他建立在大单元的教学策略下,如果教师合理地规划课时,实施相应合理合适的教学方案。就可以为学生的思维层级发展提供保障,而具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核心概念下的活动,可以实现有效的教学互动,从而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快乐课堂的目的。
一、初中物理"光现象"的教学要求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标准中,对于光学部分的教学要求是:“学生应当通过相关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且可以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学生可以通过实验,从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之间的关系;可以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相关特点及应用;充分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以及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生活应用”[1]。这一部分的内容作为光学部分的核心概念,如何进行妥当的教学活动设计,带领学生一起研究,引导学生达到学习目的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核心活动设计实践
        针对以上的教学需求,于是经过反复试验和探究,发现基于“激光打靶”的项目活动可以实现相应的目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激光打靶路径,建立起来相关的“光线”模型:
(一)比如说借助激光打靶平面镜形成的光路反射,引导学生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二)利用透明的鱼缸,将激光枪打水中靶心,发现在经过水介质的过程的时候,光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路径改变,并且可以设计不同的入射位置和角度,从而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变量影响下的折射规律,从而引发学生的探究和总结归纳,从而达到认识光的折射规律的目的;
(三)利用光线穿过透镜在背后进行成像,认识生活当中的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并且能够理解相关的成像原理。
        所以在这样的学习活动的引导和指导下,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尽量寻求合理的项目活动,从而让学生逐步深入的领悟到单元核心概念,并且能够在提升学生思考问题能力的时候。结合小组实验探究,来达到实现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整理归纳的意识、分析和总结的能力、以及协作和交流等能力。
三、基于学习核心概念的核心活动主题设计
(一)展开教学活动设计的前提,是要基于对教材的充分分析和解读。单纯围绕“光线”这初中物理的一核心概念,就要基于通过核心活动设计,逐步展开基于相关概念的“光线”模型进行建构,同时进行必要光现象中的几何描述的教学。
(二)核心活动的设计之后,更多的需要的是教师的引导,正确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方向的指引和基本求证方法的确立。

当然在正式开展之前,应该对于本学段的学生进行充分的调研和了解,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比如说:在进行本节教学之前,可以借助一个课前小复习的测试题,对于学生已有的光知识开展了前测。从而发现,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知道了“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进行传播的”学生也知道了“镜子这类的光滑表面是课可以反射光的”“人的眼睛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上有反射的光进入了人眼”等经验。所以本堂课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原本认知的基础上,完成相关概念——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片面经验,上升到“光线”模型的初步建立。实现概念从镜面是可以进行反光的到光可以在各种物体表面都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概念的建立,以及对于“光的反射定律”实现探究过程的方法建立[2],从而可以为后续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及相关透镜成像等学习内容的深入探究。而围绕我们所设计的“激光打靶”的活动,便可以逐一展开对光的传播规律和成像原理的探究。
(三)围绕《光的反射》一节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基于“激光打靶”核心活动,使得学生课堂系列活动,完成了本节教学,并且收获了较好的效果。在基础活动当中,教师展示了激光打靶,学生则会通过教师提供的“激光枪”,完成击中靶心的任务。教师乘胜追击提出问题:光是从哪里来的?到沿着什么路传播,去了哪里?在不断追问中,可以利用黑色的背景布,协助学生在背景布上用粉笔绘制相关的光学传播线路,从而更加直观地展示光路。这样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进行“光线”模型建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用不透明板挡住光路,提出挑战问题,现在的光线又是怎么传播的呢?如果在这个基础上,把板子换成了镜子,光线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光的反射”概念。
(四)教师进行活动总结,学生进行实验过程的经验分享,进行结论的归纳整理。把上述的课堂教学活动在再次的交流和分享中得到升华,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收获了知识,更多培养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归纳整理做出总结的能力等。而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后,进行进一步的点评和总结,并且指出准确的知识点,并且对于小组协作实验的过程进行相关点评,要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基于单元核心概念的课堂核心活动设计实践下。作为任课教师,必须在课堂开始之初,就要通过对课标与教材的深入研究,分析教学的重难点,和上下章节知识点的关联,在整个课程体系当中的地位等等。同时还要对自己授课班级的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在可以对学生进行课前测试的基础上,可以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学情状况,从而达到可以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项目活动的目的,从而更加准确地组织学生需要的课堂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在学生知识学习系统化的同时,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玉英,姚建欣.基于核心素养学习进阶的科学教学设计.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64—7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7(1):4—7.
[3]翟小铭,郭玉英,李敏.构建学习进阶:本质问题与教学实践策略Ⅱ].教育科学,2015,31(2):47—51.
[4]赵宗敏,潘新竹.2018年物理学术年会暨中学物理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课堂实录光盘【E】.2018,38(3):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