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第7期   作者:唐桂秋
[导读] 兴趣是指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或了解某件事的重要心理倾向

        唐桂秋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凤山县更沙九年一贯制学校,广西河池   
547000
        摘要:兴趣是指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或了解某件事的重要心理倾向,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暂时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一旦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积极主动的认识、探索和追寻,但是兴趣是后天培养的,而不是先天就有的。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使用各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和获取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兴趣;培养策略

前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要全面掌握课堂教学进程,具备较强的引导能力和执行能力。由于小学生智力发展还不够完善,很难全面、直接的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原理,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解决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1.利用数学数学自身的特点,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首先,利用数学实用性特征。数学知识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其实际应用程度决定了某些学科的生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数学的实际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生活充满了各种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数学老师必须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数学在他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望,并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比如在学习《认识钟表》时,当讲解完数学知识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说出自己每天上学的时间、起床的时间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其次,利用数学规律性特征。数学本身包含一定的奥秘和规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效总结和积极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教师要求学生亲自动手量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鼓励学生在动手中仔细观察数学规律,随后提出周长计算公式的概念,并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验证这一概念,从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还包含很多这样的例子,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将其有效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此发挥学生数学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最后,加强数学史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故事的形式为学生讲述数学史,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过程和演变过程以及数学知识的重要作用,并了解数学家的正确态度[2]。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讲数学之王高斯的故事。通过讲故事,学生不仅对数学学习有浓厚兴趣,而且会让学生从中受到一定的教育。
2.以学生心理特征为基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2.1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产生良好的好感效应,小学生的情感容易在行动中体现,如果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受到教师的斥责,那么学生将会产生较强的畏惧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不会产生兴趣。如果学生受到教师的赞赏和表扬,那么将会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兴趣。

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进行密切的交谈,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学生间建立和谐的关系,亲近和爱护学生,有效保护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3]。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与学生产生和谐的共鸣,与学生建立亲密的情感关系,使学生可以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爱上数学老师和学习数学,从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2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好奇心和渴望是小学生的天赋,有意义和有趣的数学问题具有独特的魅力,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鼓励他们积极地探索和解决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各种有意义的问题,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思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克与千克》时,小学数学教师要利用学生好奇心和好胜心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不要照着课本引例讲解,将数学知识改成生活问题问题。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准备称、两袋食用盐,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这两袋食用盐的重量是多少?”鼓励学生亲自动手称食用盐的重量,并且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克与千克知识,有效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克与千克知识。除此之外,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开展相关的游戏活动,也可以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并有效融入数学知识,从而极大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2.3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创设更多成功的机会
        数学学习上的成功是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学生继续学习的重要动力[4]。在每一个单元开始时,小学数学教师要制定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相符的学习目标,积极开展课前五分钟数学练习活动,让学生在测试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在特定的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老师应以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知识水平为起点,保证教学进度与坡度的合理性,以学生差异为基础灵活优化和调整教学要求。同时要合理应用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措施,布置不同难度的课后作业,保证每一位学生经过相应的训练后都有所提升。
3.科学使用教学语言,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用通俗易懂,形象有趣的语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5]。具体而言,教师要保证教学语言的通俗明白,让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对数学的解释,以使抽象数学知识更加具体,使深刻的数学知识更加清晰。同时教师要有效利用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效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水平。
结语:综上所述,要想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让学生正确认知数学,为学生数学学习提供重要动力。在具体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数学的基本特征,积极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使用科学的、合理的教学语言,从而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更好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马千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初探[J]. 软件:电子版, 2019, 000(001):281.
[2]秦秀华. 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 教育科学(全文版), 2020(12):00122-00122.
[3]谭敏. 浅议小学数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 学周刊, 2019(4):117-118.
[4]胡庆新. 简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 考试周刊, 2019(57):82-82.
[5]谭敏. 浅议小学数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 学周刊, 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