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汉斌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上思县叫安镇叫安初中,广西防城港535518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道德准则以及法律常识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良好品德、人格以及三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生活思维下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可以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这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也是对我国教学体制改革的一种积极响应。本文简单阐释了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性教学策略,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 生活化;初中;道德与法治;作用;策略
一方面,我国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思维以及精神层面的成熟关键期,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为其今后的学习以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学工作者习惯于采取原有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这种由老师“居高临下”对学生进行“说教”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多数学生在课堂上也只能被动接受学习,进而阻碍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1]。对此,很多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与创新。经过实际调查研究发现,基于生活化思维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非常符合当前的教育形式,也符合学生们的身心学习特点。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是相关教学工作者们应当重点研究的课题,也是本文接下来要讲述的主要内容。
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生活性教学模式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来实现知识的传输以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获得不一样的课堂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趣味性[2]。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利用生活化思维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将枯燥的课本知识变的更加具体化以及形象化,学生们不必再像之前一样进行机械式的记忆与背诵,而是通过结合生活性经历进行理解即可,进而降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利用生活化思维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进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突破。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
通过外在特定的条件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良好的环境氛围,进而将学生快速带入到学习情景之中,激发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好的表现[3]。而生活化情景可以提升学生对课堂知识的亲切感,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上,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的时候,教师在课堂正式开始之前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学生日常生活的场景,如学生们结伴同行上下学,学生们参加集体活动时洋溢的灿烂笑脸,学生自发组织帮助成绩较差同学取得进步……将学生们生活中真实的经历呈现在其眼前可以勾起学生对往事的回忆,可以将学生瞬间带入到课堂学习主题中,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上,这种教学方式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引用生活性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考
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传统的理论说教式教学难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感[4]。如果能够在教学中引用学生的生活实际案例,让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并利用课堂知识对周围生活进行思考,必定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珍惜生命》的时候,教师可以引用2020年初的“新冠状病毒”事件,给学生讲述一些奋斗在疫情一线工作者们的感人事迹,让学生们思考疫情对自己的生活以及学习带来的影响,让学生们明白生命的脆弱以及珍贵,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与探讨中认识到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应当如何做到珍惜生命。
(三)开展生活性实践,提升学生的感悟
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室中,应当注重对学生开展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获得更加深刻的感悟[5]。教师可以针对课堂教学内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性活动,让道德与法治知识在学生心中得到升华。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我”和“我们”》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集体”的含义,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篮球、乒乓球、歌唱等比赛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在相互配合的前提下完成一些主题性学习活动。期间哪个小组的配合默契度高,哪个小组就能更好地完成课堂学习目标,学生们对于“集体”的理解也就会更加的深刻、透彻。
(四)布置生活性作用,强化学生的体验
作业是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生活性作业,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进而提升并加强学生的认知。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亲情之爱》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到家中帮助父母打扫卫生,为父母洗脚等等,让学生在与父母的亲密接触中实现情感上的升华。这种教学方式既能减少传统书面式作业的弊端,又能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有着一举两得的作用与效果。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时代在进步,社会在不断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亦不能停滞不前,基于生活化思维开展课堂教学是一种新型而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从创设生活化情景,引用生活性案例,开展生活性实践,布置生活性作业等方面开始着手,既能提升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悟与体验,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曾小玲. 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 014(011):71.
[2] 刘矩. 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20(4):7-8.
[3] 胡婕. 探究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 000(002):P.115-116.
[4] 曲晶. 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9, 000(044):119.
[5] 刘皎. 刍议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 中外交流, 2019, 000(009):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