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第7期   作者:梁慈义
[导读] 在新课程背景下,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梁慈义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第二高级中学,广西贺州    542899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师需要遵循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根据传统信息技术教学中凸显的相关问题,转变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理念,调整、优化、创新信息技术教学。科学的教学设计方案如下:提供丰富的资源,加强实用性教学;营造生动的情境,调动学习积极性;创设基础的任务,指导合作化学习;展示学习的成果,进行综合性评价。教师可以根据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具体情况,深入落实以上相关设计方案,在实施中提高实际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掌握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信息技术;实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设计与实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师需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明确传统教学中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加重视突出学生主体学习地位,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促进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中,更好理解与掌握知识内容。基于这个基础,在设计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需要积极转变传统上“以我为主”的教育观念,更加注重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信息技术知识,借助多元化工具与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反复训练掌握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进而提升教学的实效。
一、提供丰富的资源,加强实用性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更需要重视实操技能的教学。高中信息技术多是一些基础性的知识与技能,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课堂上,主动学习理论知识,训练实际操作。因此,通过分析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在设计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加强实用性教学,改变传统上完全依赖教材的教学方式,根据高中学生当前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关教学[1]。
        例如,经过长期的教学以及调查分析可知,很多高中学生还不会组装电脑,对于计算机基础软硬件不够熟悉,不会安装操作系统以及驱动,由于高中阶段时间紧张和学习压力大,也无法主动钻研这方面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提供关于组装电脑、安装系统与驱动的微视频,要求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在观看视频后试着分组组装电脑、安装系统与驱动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了解计算机,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还可以提供介绍各领域软件的微视频,帮助学生更好认识各类软件,从而为今后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二、营造生动的情境,调动学习积极性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强调,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学习中。根据这一教育理念,教师可以根据高中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内容与教学目标,引入丰富的图文与音视频教学资源,在课堂上营造生动的情境,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思考和探究的兴趣,从而更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2]。


        例如,粤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的“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一课,根据本课的知识内容与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借助图文信息营造一个生动情境,以此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与主动操作。比如:李好在田地里发现一只昆虫,不知道它叫什么,想知道它有哪些习性,对农作物有没有害处,那么应该怎样收集这只昆虫信息?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与探讨,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解答:可以描述昆虫外部特征,运用搜索引擎查询;运用识图工具上传图片,直接搜索查询;拍下图片,上传到微信朋友圈、QQ空间、微博中求助。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深入认识什么是信息社会,理解新时代信息社会的重要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以此更好推进本课教学。
三、创设基础的任务,指导合作化学习  
        结合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育理念,新时期课堂教学中要转变传统上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结合倡导的“引导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根据课程主题与内容,创设基础学习与探究任务,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探讨,并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进行点评与总结。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化学习,落实了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好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实操技能[3]。
        例如,粤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的“合法下载网络中的文件”一课,其教学目标有:认识文件及其类型,根据需求运用合适路径下载文件,运用下载工具与批量下载提升下载效率,认识合法下载文件的意义。教师可以先借助电子课件讲解文件的基础知识,比如常见文件类型有“.doc,.txt,.ppt,.jpg,.gif,.html,.rar”等,进而提出问题:以上如何分类?如何下载需要的文件?在学习基础知识后,教授学生基本的下载方法(直接点击与下载工具),然后创设基础任务:列出20首歌曲、1部电影,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下载这些文件。教师根据学生展现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最后讲解合法下载的意义,培养学生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四、展示学习的成果,进行综合性评价
        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认识到教学评价的重要意义,根据学生展示的学习成果,引入多元化的评价因素,对学习成果进行综合性评价。一般而言,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主评价,之后让各个小组互相评价,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注意鼓励学生积极进取。
        例如,在上述的“合法下载网络中的文件”教学中,到了时间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或者小组分别展示各自的下载成果,先让学生进行自评与小组和平,之后根据学生的下载用时、下载途径、下载的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给予鼓励性质的评价,可以更好激励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训练相关软件的操作。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设计与实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师需要研读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积极转变过时的教学方式,融入丰富多样的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合作探究信息技术的实操,进而逐步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高苗.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16(4):59-59.
[2]胡芳.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探索[J]. 信息周刊, 2019, 000(022):1-1.
[3]左云涛.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 考试与评价, 2017(6):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