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第7期   作者:覃祯庭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体制发生变化,大量的农村务农人员外出务工

        覃祯庭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甲良小学,贵州黔南55840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体制发生变化,大量的农村务农人员外出务工,这一现状不但加快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还使得人均家庭收入有所提高,促进了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随之而来的也有部分问题,农民工外出的薪资大多处于低水平状态,无奈下也只能将孩子托给长辈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监管,孩子就缺少了父母的陪伴。本文通过对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提出教师应该如何让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可行性方案。
【关键字】留守儿童;心里健康;实施策略
        
        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长期在外工作,被留在家乡由其长辈长辈或其他监护人代为监管的儿童。由于父母陪伴时间过少,导致学生的家庭教育缺失,这就可能极大的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普遍较低,农村留守儿童就成为了就成了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儿童心里健康的发展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所以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对于全社会而言都是极为有益的。教师在这个问题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
(一)儿童的安全问题存在隐患
        父母会将儿童托福给其他人作为监管人,但是他们总归会有自己的事情与家庭;者可能因为年龄偏长导致精力不足;或经济不会像对自己孩子那么大方,导致监护人对于儿童的监管不会全心全力。或许在他们看来,只要能够使得儿童不会被冻着,不会饿肚子就已经是尽到责任了,所以留守儿童非在校期间就可能成为行为较为随意的人。监护人若对儿童的学习社交上不管不问,就会使得儿童缺乏规则意识以及没有学习的动力。
(二)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就很容易出现心理健康的问题,儿童会对父爱和母爱有强烈的渴望,监护人对于儿童的关爱无论如何是不会代替父母的爱的。由于与监护人之间有着情感上的隔阂,儿童就可能就不会将所欲所感与监护人分享,而是选择藏在自己的心理,这就直接掐断了儿童被指导的机会。儿童长期处于缺爱情况可能变得自卑、缺乏上进心等问题出现。儿童在长期缺乏的情况下,儿童的内心会变得比较敏感与脆弱,就可能会对他人出现极强的排斥心理出现,就会阻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在看到其他人的父母都在身边的时候可能会对自己的父母产生消极情趣,埋怨父母没有陪着自己,这就会阻碍家庭的和谐发展。
(三)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受影响
    都属于儿童范畴,他们各方面的发展都处于一个快速的时期,特别是初中生由于生理发展的原因,可能出现叛逆的情况,,所以这个阶段儿童的教育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家长是将儿童托付给自己的父母监管,由于认知与年龄上的差异就容易导致儿童心理的频繁出现;而如果是将儿童托付给其他监护人抚养,可能会由于亲属关系的不到位,对儿童的行为也不会过多的提问。心理健康出现严重问题的儿童可能会走上一条不归路还不自知。


二、教师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举措
(一)为儿童营造健康教育的环境,促进儿童心里健康发展
        创设校园环境,学校在创设文化环境的时候应该注意环境的温馨性以及教育价值,就可以在环境创设中加入教育的元素,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1],教师还要为幼儿塑造一个良好的社交环境,教师在教育儿童的时候应该注意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以及责任意识,使得儿童都形成这样的良好品质,那么留守儿童们的心里健康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会自然而然的朝着正向去发展。
(二)开设心里健康教育课程,促进儿童与教师的有效交流
        心里健康课程无论是在哪一个阶段是都有开设的,但很多教师容易忽略本课程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通常会用语数外理化英这些考试科目来占据本堂课程[2]。恰恰相反的是,随着现在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出现了太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很多儿童甚至在还没有完成义务教育就开始辍学。这就会导致本来很多聪明的儿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导致儿童的心理问题普遍且持续存在,这对于社会而言也是一笔巨大的损失。教师可以通过在心理健康课堂上与儿童进行更多的有效的沟通,促进教师对于儿童的了解,教师与儿童之间的距离就会被缩短。当教师与留守儿童成为朋友之后,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
        例如,教师在小学心理健康课堂上,教师可以多用鼓励的话语对于幼儿进行引导,促进他们自信心的发展,通过上述多样化的方式促进儿童自制力的发展;教师在对初中儿童进行心里健康辅导的时候,就可以大胆的为他们普及性知识方面的问题,虽然学校禁止早恋,但是为他们普及性知识以及男女交往关系是极为重要的。
(三)及时与家长保持联系,相互了解儿童的日常情况
        教师是儿童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桥梁,或许家长因为不得已的苦衷不得不将儿童托福给其他的监护人导致儿童对父母产生抱怨的心理,教师就可以为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并引导他们移情品质的发展;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还应该了解其家庭的具体情况,通过不同家庭的具体情况对儿童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教育辅导,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例如,教师在带领班级的初期,教师应该对儿童的家庭有所了解,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儿童的父母的感情状况、父母对待儿童的方式以及外出的原因
等等,通过对这些能够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的了解和平时对儿童的了解作为对比,加强教师的辅导质量。如果是因为家长外出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影响的,教师应该及时做相关的心理教育课程,通过一些不会伤及儿童自尊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儿童理解父母的无奈之处,促进儿童移情品质的发展。
结束语:留守儿童是我国现目前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对于学校和社会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应对儿童了解后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辅导,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学校的教育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的重要性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家庭与学校之间同沟通也是他们心里健康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所以,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不仅是学校老师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更是社会的共同责任。
参考文献:
[1]丁会玲. 班主任如何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J]. 中外交流, 2019, 026(044):146.
[2]郭顺萍, 张志瑶. 班主任如何做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J]. 好家长, 2019(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