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国文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金马镇初级中学,云南省红河州 652402
摘要:对于学校而言,校园文化就是在其在经过不断的发展慢慢形成的一种精神内涵和特色文化内容,不仅有着一定的教育意义,同时还能够对学生形成一定的导向、凝聚、约束和思政功能,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养成,道德意识,人文意识和身心健康带来正面的影响。所以,学校在进行育人的时候,一定要将学校本身校园文化中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掘出来,尽可能地培养出新时期的祖国栋梁。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学校的校园文化现状展开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将我国学校中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掘出来,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发掘;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对于新时期的基础教育学校而言,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就是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实施文化育人的目标。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精神环境和文化分为的体现,会影响到师生之间的情感、意志以及相关行为,保证教育效果能够得到提升。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进行文化育人的基本方向。本文主要结合校园文化分析了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提升的措施,希望能够改善学校的育人现状。
一、校园文化概述
(一)校园文化活动建设
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活跃、最丰富、最多样化的部分。大部分学校的文化活动建设过程都是以四个方向为主,分别是:以重大节日和社会形势为主题、以学校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为主题、以学科兴趣小组活动为主题以及以以学生实践活动与综合素养为主题[1]。在创建学校文化活动的时候,学校一定要保证举办的活动具备一定的娱乐性和感染性,使得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的提升。
(二)校风建设
校风建设指的是学校成员以一个共同目标来使其逐渐形成一种新的精神。对于学校的校风建设而言,主要的表现可以是:学习理想、素质拓展、学习气氛、学习精神以及个性成长等相关内容[2]。
(三)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主要指的是教学工作者和学生对待知识提高的一种基本学术风尚。主要的表现为: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学习效率、个人研究、群体探索、学习氛围建设等[3]。
(四)教风建设
教风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教育教学精神、思想和方法的集中反映。教风主要表现为:规范的言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等。
(五)制度建设
制度现代化管理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方式。通过建立健全包括校纪校规、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等各项制度。
(六)环境建设
校园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环境两大部分,它是人文、科学和审美精神的重要体现。
(七)作风建设
生活作风建设是校园全体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生活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属于校园文化中最普遍最实在的层面,是体现教育转移风俗、美化人生这本质目的的基本表现。
生活作风建设主要表现为:规范师生日常言行、体现学生精的神风貌、提升学生精神品味,增强职场观念和职业生涯意识等等。
二、学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学校校园文化的创建彰显的是学校的整体精神面貌,而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对一个学校校园文化最好的体现。因此,校园文化创建有着显著的育人功能。
(一)价值导向功能
对于学生而言,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没有稳定形成的阶段。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在面对复杂的外界环境和丰富的信息渠道时很容易受到干扰。一旦学生接收到错误信息的干扰,那么就会使其形成一种错误观念,影响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但是学校校园文化的创建可以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尽可能的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得学生能够在了解世界的时候慢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3]。
(二)规范约束功能
对于校园文化而言,其制度文化的建立,会对学生形成一定的约束。对于每一所学校而言,都有着明确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作出严格规范。制度文化的建立加强了学生的正面成长,抑制了学生的负面行为。在这种制动化的约束之下,学生逐渐会形成一种规范的行为习惯,保障了学生的健康成长[4]。
(三)凝聚功能
要知道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存在的文化,它存在在学校的每一个地方。通过校园文化,学生能够载着不觉中感受到教育的力量,从而形成一种先进的科学观念,净化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陶冶情操,使得学生能够出现形成一种正能量的心理暗示。所以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帮助学校形成一种极大的凝聚力和团结力。能够有效推动校园文化中校风班风的创建。增强学生的爱校意识,提升学校的整体凝聚力,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向上,朝气蓬勃。
(四)示范作用
学校校园文化的创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的是学校整体形象的,创建一种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促进班风,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这是一种无形中存在的力量,对学校师生造成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校园文化的创建。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提升了学校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整体质量。由此可见,校园文化的创建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校园文化及将来社会文化的雏形[5]。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的创建不仅对学校教育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还会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对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而言,在进行育人的时候,一定要将学校本身校园文化中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掘出来,尽可能地培养出新时期的祖国栋梁。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学校的校园文化现状展开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将我国学校中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掘出来,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袁圆.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为例[J].管理学家,2020,(13):157-158.
[2]汪玉宝.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校园文化育人的实践与探索[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0(5):98-103.
[3]徐天福,黄建刚.优秀地域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育人机制探究 ——基于川南幼儿师范高科专科学校创新文化育人实践的思考[J].中华传奇,2020,(1):188-189.
[4]邬余俊,汪梅.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师生联动双主体育人 ——疫情防控、复学期间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2020,(30):43-46.
[5]杜嫣艳,李鑫.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9(6):575-57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