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情感缺失与情感管理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第7期   作者:黎亚官
[导读] 由于社会经济在飞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在外出,

        黎亚官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同心镇初级中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梧州市 543305

        摘要:由于社会经济在飞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在外出,他们将孩子留在家乡,以此不能够亲自去照顾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只是让祖辈和亲朋来开展教育工作,这就是留守儿童。这些儿童在长期生活的过程中,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因此。也就表明父母不能够起到监护人的义务和职责。在教育的过程中,会对儿童带来不良影响,这种情况也会出现儿童情感的缺失,导致他们性格变得孤僻冷漠、脾气变得暴躁,这就影响到儿童的健康成长,这也是当前社会比较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主要对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情感管理措施。
关键词: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管理措施

        在实际城市发展背景之下,很多农村的村民会选择外出打工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他们会选择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家中,让亲戚照顾。也就表明,这些孩子会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这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对此,在实际儿童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性地为他们建立留守儿童保护计划,以此来关注学生的发展,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的内心。
一、留守儿童情感缺失原因分析
(一)家庭经济条件的客观因素。
        当前在面对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问题时,主要是由于农村家庭经济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很多青壮年需要利用外出打工来获取更多的经济收入。他们不能将孩子带到城市里,只能将他们留在家中。因此,父母缺乏陪伴和教育,也会导致直接导致留守儿童情感的缺失。
(二)隔代教育者的文化水平低
        若是将留守儿童交给家里的老人来照顾,会直接对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带来不良影响。由于家中老人的文化水平较低,因此面对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不能够进行正确的指导和管理。只能给予他们物质和生活上的照顾,很多长辈对于孩子过分溺爱,这样一种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在情感方面等到正确的引导[1]。
(三)父母离异
        根据调查显示,很多农村父母离异也会导致孩子缺乏情感,导致孩子出现留守情况。这些父母往往不负责任,他们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让年幼的孩子承担心理负担,因此他们会时常感到具有自卑和孤独感,容易让他们的情绪变得易怒易、抑郁、脾气暴躁。
(四)社区、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不高
        当前,社区、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也会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情感。留守儿童在生活的过程中得不到关注和关爱,容易使他们的情绪变得低落。长期处于一种孤独、自卑的情绪之中,会感到与美好的生活相差较远,这样一种心里落差也会让他们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二、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情感管理策略
(一)加强家庭教育
        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教育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教育的起点。家长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对此在针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不断强化他们的家庭教育。家长需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关注学生的成长,还应当注重言传身教,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健全人格。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大都外出打工,对此家长应当尽量回家看望孩子,不应当只满足孩子物质方面的需求,多多关注孩子在校学习情况、思想状况、生活状况以及心理状况等,为孩子带去更多的家庭温暖。家长还应当多多给孩子打电话或视频通话,以此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若是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带领孩子去自己工作的地方生活,不断培养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这样,孩子也能体会父母的辛苦,从而懂得孝敬父母。对于留守儿童的其他监护人,也需要增强他们的教育意识。亲戚、爷爷奶奶等监护人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认识到自己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以此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2]。
(二)构建友好的师生关系
        当前对于初中阶段的留守儿童,在对他们的情感进行进一步管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他们的内心世界进行充分地了解。由于他们比较喜欢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的内心是没有色彩的。对此,教师在实际引导的过程中,应当给予这部分孩子以格外的关怀,并且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也能够更好地与教师进行畅谈。初中教师在与留守儿童谈话的过程中,应当积极主动地开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进一步让学生能与教师开展平等的交流。教师也可以利用家访的形式去留守儿童的家庭中调查,结合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家庭成员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温暖。实际生活中,教师也可以积极主动地去询问他们是否缺少生活用品,经常与他们交流,这样可以有效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渐渐地让留守儿童感觉能够与教师成为朋友[3]。这样一种环境也可以让留守儿童去吐露心声,也有利于教师去完善学生的心理环境。
(三)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学校在为学生提供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注重去引导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展学习,激发他们的潜力。这样一种状态也可以引导留守儿童去减轻心理负担和压力,进一步形成一个积极的状态来抵御外界和心理的困扰。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班会活动、主题茶话会来更好地发挥学校这一教育平台的作用。利用实验室、活动室让学生能够不断丰富课余生活,这样也可以更好地弥补他们的情感缺失。
(四)健康的心理教育和理想教育
        通常情况下,在实际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留守儿童的心理和理想教育。作为教育方应当及时去发现问题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批评,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他们重新去感悟生活,认真学习,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也应当注重时刻关注学生教导学生,并不能将学习强加在学生身上,需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了解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无止境的学习过程,学的越多,自己才能够生活的更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对于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情感管理开展的过程中,应当关注到他们情感缺失的原因,并进行具体的分析。通过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家庭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开展健康的心理和理想教育等各种方式来更好地为留守儿童提供情感上的帮助,让他们能够乐观看待生活,防止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俞温源.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情感缺失分析及应对策略[J]. 甘肃教育,2020(13):30.
[2]冯晓东.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情感缺失与情感管理对策[J]. 才智,2020(11):51.
[3]何生俭. 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弥补——改善初中生不良心理状态的策略研究(二)[J]. 考试周刊,2018(4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