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辛莎
福建省福州市黎明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省 福州市 350000
摘要:当下的高校大学生,在我国互联网快速发展下获得了大量的创新创业的空间。在高校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就显的十分重要,在这个情况下,大量优质创业平台的涌现。在“新常态”的背景之下,高校学生对这种社会上的经济趋势能难掌控,所以在互联网的这种“投资小、成本低”的创业方式,深受大学生门的青睐。但高校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虽然是强势,可实践经验欠缺。所以“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离不开老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
关键字:“新常态”;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
引言:随着现在我国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媒体的不断普及,让互联网在各个方面提供并满足现在所需的人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们国家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所明确的一个发展目标和方向,同时,也是促进我国互联网不断发展的动力。近几年来,我们国家在不断的发展这种创新创业的热潮,创新创业的发展热潮也给现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现阶段我国创新创业的教育不足
(一)教育内容和创业的教育模式单一
当前阶段下,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内容与形式上,过于狭窄。高校展开这项工作的意义是菲比寻常的,但依然还是面临多样化的问题。首要表现为,在课程的设置上面,未能突出创新能力与创业内力的有效结合培养。未能实现这两项能力的紧密结合。理论知识无法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还停留在书本知识阶段。按照目前大多数院校重理论知识教育轻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态势,将创业教育等同于了就业指导。这就导致教育教学与实际生产生活严重脱节[1]。缺乏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实际培训,实际训练与培养的手段并不是十分的充分,对学生再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所需要的学习,还要进一步深化。
(二)打造专业化的师资力量
目前,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中,很多教职员工并不是经历过专业化系统化培训与教育,并未真实的实践过创新与创业训练。因为种种原因,现阶段高校缺少创业创新的相关专业,学科带头人。导致了目前的在创新创业的教育中,往往是照本宣科,理论知识无法和真实实践有效融合。教育工作者们对其的重视程度也有待提高,要能够对于创业创新教育给予一定的关注和充分的准备,在教学上要知识与实践相符,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要有针对性,与学生产开积极良好的互动。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出学生对创新的奇思妙想和创业的积极努力。
(三)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新
当今是一个信息咨询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科学技术日益更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颁布了不少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文件及具体要求,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文件与要求的落地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需求无法进行有效且紧密的连接。当前,大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依然停留在讲座教育,创业计划大赛等方式上面,这种象征性的只是为了完成大学生创业基地的设置而做的工作,并不能将其本身的作用充分发挥,缺少对学生在实践中的指导[2]。
二、大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创业创新教育新思路
(一)开展网络教育是创业创新的教育的有效补充
伴随着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学习联系的日益紧密,信息流通速度持续的提升,人们获得信息和知识的方式呈现多样化、便捷化的趋势,学生在学习方式与模式上,也是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互联网线上的非营利教育体系,是当下教育体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线下交易的一种有效补充。线上教育因其特殊性,不会受到区位、经济及教育资源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受教育者能够充分的进行自主学习。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人群,是有着天之骄子之称的当代大学生,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积极引导,利用好互联网这一平台。高校需要针对这一平台,将网络精品课程、微课等多种多样的优质学习资源放在上面,并与传统课业和学习方式相互融合,强强联手,改变以往单一教学方式下的种种不足。也可以利用线上的海量信息资源,优化整合具有意义创新创业案例,与课堂教育相结合,贴合当下最新的业态信息,除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外,还可以转化为一种教学资源。
(二)建立大学生网络创新创业基地
现在人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开放自由,海量信息,虽远隔千里却近在咫尺的传输速度,使其拥有庞大的使用人群和不可估量的社会影响力。就教育教学而言,在合理可控的范围内,教育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更加离不开互联网资源。所以,当下应当设置虚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络教育基地,将网络资源更好地利用起来,这样的方式方法,可以让学生安心的进行创新创业活动[3]。现如今,如“淘宝”“京东”等一大批网络电商平台,已经成为众多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大学生能在虚拟的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内,就可以完成像在淘宝,京东等一批电商平台上的设置、运营等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增加了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兴趣,还得到了真实的创业实践的宝贵经验。
(三)在网络上找到更多实践平台
网络世界,是一个自由开放且包容兼并的世界。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不一样的广阔舞台。应当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使其坚持完成网络学习实践平台的教育,促使学生能够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的实践当中。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互联网+”执行措施,在教育实践领域得到延伸,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得学生更愿意参与到创新创业的实践当中。
结束语:面对我国现在的互联网发展趋势,互联网在慢慢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工作方式及学习,甚至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那么大学生依托互联网创新创业就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有着不错的发展前景。在这种“新常态”下,需要企业、学校、政府来共同努力,为现有的高校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大学生的综合发展,鼓励和提倡大学生利用互联网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难题,为我国的繁荣复兴提供更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廖肖依, 朱杰辉, 王美军,等. 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8, 5(51):47-48.
[2]朱向东, 陈超, 韩涛,等.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 福建茶叶, 2020(4):40-40.
[3]彭艳华, 陈广明, 夏希悦,等. 众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思考[J]. 港口经济, 2019, 000(005):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