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文化理解与传承的核心素养
张润芳
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第一高级中学,河南三门峡472000
摘要:在如今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秉承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注重文化理解和传承素养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增强其文化自信,拓展其文化视野。因此,教师需在教学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古诗词;文化理解;文化传承;核心素养
古诗词中蕴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拥有较强的美学价值、丰厚的文化底蕴。因此,教师需在教学时渗透不同类型的传统文化知识,借助视频、动画、拓展作业等方式营造文化氛围,积极开展生动有趣的文化活动,促使学生更好地传承和理解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古诗词的文化教育功能
(一)增强学生的爱情热情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其中古诗词是我国的瑰宝。很多古诗词涉及到报国热情、民族气节、爱国精神等方面的内容。在学习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时,学生不仅需要了解作者情感,理解诗句内涵,还需了解作者身上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等。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带领学生学习和了解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使其能够逐渐形成志存高远、胸怀天下的情怀,成长为爱国青年。
(二)塑造学生的精神品质
自古我国就拥有敦厚、温柔的诗教观,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在塑造人格、渲染情操以及建设社会文化中,诗歌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深入挖掘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传播其中的传统美德,使学生逐步形成活得乐观、淡定从容的人生态度,养成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良好情操。当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研究古诗词的内涵与精神时,其就能受到积极良好的熏陶,并养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二、高中古诗词教学培养学生文化理解和传承的方法
(一)渗透传统文化知识
古诗词中隐藏着多样化的文化知识,需要教师和学生能引起重视。在语文课堂中,教师需带领学生分析古诗词中隐藏的人生哲理,了解古人的高尚品德与博大胸襟,体会复杂且丰富的情感世界。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中《春江花月夜》时,该片古诗词展示了春江花月的美景,展现了思妇游子的相思,同时还将多种情感融入议题。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展开想象,感知古诗词的绘画美。同时,教师可为学生播放与古诗词相关的图片、视频,配上恰当的音乐、优美的诵读音频,使学生可更好地体会作者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领域古诗词中的深邃意境。此外,教师还需带领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事迹等,拓展更多元化的传统文化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所有的学生都需准备好阅读笔记,将高中阶段古诗词中的名篇名句记录下来,并认真背诵和分析。高中语文中的古诗词都是经过历史长河的沉淀与淘洗的,拥有精妙的表达方式,能够引人深思、激起共鸣。
古诗词的诵读和积累能够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在反复回味、分析和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学生可准确把握诗句内涵,更好地感知人文精神。如果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较为经典的诗句,那么就可使其文章内容更具有色彩性。
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要适当穿插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面与视野,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如果学生能处于良好的文化氛围中,那么就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1]。在语文课堂中,教师需介绍古诗词的文化背景,借助深情诵读、播放音乐、拓展题材等方式,努力营造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浓厚文化氛围。在氛围和环境的影响下,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一《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就可为学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视频,学生需认真聆听,体会传统文化所具有的魅力,同时对比和分析两首古诗词在内容展示、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教师还可为学生推荐与诗人相关的传记,如在学习与杜甫相关的古诗词时,教师可为其推荐冯志撰写的《杜甫传》;在教学苏轼的古诗词时,教师可为学生推荐林语堂撰写的《苏东坡传》。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真正走入不同诗人的精神世界与情感世界中,可体会到完全不同的人生意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知古诗词的内涵。同时,教师也可设计一些与古诗词相关的拓展任务、作业,如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古诗词的相关资料,使其从更多角度和方面了解诗人、词人。
(三)开展生动有趣的文化活动
高中学生承担着较重的课业负担,在学习语文知识时缺少充足的精力和时间[2]。相对于白话文来说,古诗词离学生的生活更加遥远,难以理解和掌握[3]。为了让更多的学习对古诗词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就需设计更加生动有趣的文化活动,将课外活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以及诗词学习融合起来,真正落实“生活即语文”的良好教学观念。例如,教师可模仿《中国诗词大会》的形式,开展诗词联句、飞花令等古诗词竞赛活动,还可开展与古诗词创作相关的文化活动,还可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情景式改写,搜集不同歌曲中的古诗词,还可开展与古诗词相关的手抄报活动。在这些异彩纷呈的趣味活动中,学生可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能从多个角度和方面感知古诗词中的文化底蕴。此外,教师还可融合多个不同的学科,如美术、音乐、历史等,充分利用绘画作品、歌曲、历史故事、影视作品等学生喜好的形式,完成古诗词的教学和知识拓展,为学生学习古诗词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真正实现古今文化的良好交融。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必须要融合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丰富和拓展传统文化知识,带领学生挖掘古诗词的文化内涵,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开展多种类型的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
参考文献:
[1]杨颖,许芳红,葛志锦.谈高中古诗词教学的“文化传承与理解”[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22):43-44.
[2]李茹珍.试谈古诗教学中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的落实[J].语文月刊,2020(4).5-8.
[3]陈玉芳.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策略——以古诗文教学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000(023):P.10-10.
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核心素养下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的研究》(JCJYC2001120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