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林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恩阳中学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虽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也向教师提出在课堂中会出现的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下做好足够的准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对高中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增强他们对语文的自信心。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改;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只要把握好授课技巧,抓住学生的心,投其所好,就能上好每节语文课。其实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路径很多,只要语文教师改变观念,善于发掘学生的个人特点,充分展示给学生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灵活结合教材知识,创建活泼生动的高效课堂,就能带领学生学好语文知识,奠定语文写作基础,达到高效率的语文学习。
1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相比,课堂教学更加新颖,让学生主动互动的机会更多,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也更多。但是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这种新颖的课堂教学,不能快速改变教师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依赖,教师也会在上课期间,让学生记住某一篇文章,背诵词语的意思。这种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会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抗拒心理[1]。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不敢将太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学生对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是特别了解,在上课前做不到提前预习,课后做不到及时复习。
2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2.1创新教学理念
教师教学理念会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所以,只有真正有效转变教师传统教学理念,践行新课标教育教学理念,才能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都满足新课标要求,从而有效优化高中语文教学活动[2]。为此,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对新课程改革以及新课程标准之中的各项要求进行深入研读,树立起“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从之前的“教会学生知识”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另外,还可以从关注学科及时转变为关注学生,这样就能真正符合新课标教育教学理念,真正有效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得学习机会与体验,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3]。
2.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加师生感情,让学生体会班级温暖。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压力较大,尤其是高中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知识比较松散,要想学好必须先爱上这个学科,那主要起影响作用的就是语文教师了。教师要相信并理解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遵循学生的意见,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内心想法。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语言方面的运用很重要,能熟练掌握语言艺术的教师可以很具亲和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有利于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当代语文教师特别要掌握的技巧,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4]。
2.3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因为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他们选择一些感兴趣的内容来进行教学,通过分层教学这一手段促进每一名学生得以发展。教师如果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会对语文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个体差异来进行分层,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前赤壁赋》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把握好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基于此划分三个层次,对于第三层次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对文章作品进行了解,明白这一文章讲述的内容;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可以要求其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分析作者使用的手法,同时领悟课文情、景、理交融的特点;对于第一层次学生,需要在第二层次的基础上鉴赏文章中的精美语言,同时,理解作者表达的内容以及世界观。这样,学生就能在不同教学目标下展开学习,从而有效保障每一层次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真正有效解决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
2.4强化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读写能力
首先就是阅读。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阅读。一些教师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没有明白阅读、写作、考试成绩三者的关系。他们认为,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阅读能力,在课堂上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过多的话会影响教学进度,因此为了完成应试教育的要求剥夺了学生的阅读时间。其实这样做是错误的,虽然高中生有基本的阅读能力,但是语文素养的养成是需要长期阅读积累的,教师应该保证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其次就是写作。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写作,因此要把阅读和写作相结合来进行教学。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当学生有较强的发散性思维的时候,才能在写作中有话可说,有词可用,写作水平因此得以提升[5]。
2.5嵌入生活化元素,培育学生的学科意识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创新的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情境的创设,此时就需要融入不同的元素,其中就包括生活化元素。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与语文之间的关系,长期处于这样的格局和氛围中,学生的学科意识也会得到提高。
比如《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课,文章中在谈及父爱的时候,有这样的一段表达: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在读到这里的时候,教师就询问学生:你发现你父亲是一个遵守原则的人吗?你做了让你父亲愤怒的事情,你的父亲会怎样做?他会对你说什么?此时学生会去回忆自己的生活,仔细回忆自己爸爸说过的话语,比如某学生反馈的是:“你到底是不是我的儿子,总是这样忤逆我,能不能懂事一点儿?”接着对于爸爸这样的话语进行全班性的分析和探讨,很多学生会反馈:其实他不是在怀疑什么,他这样说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早点成熟,能够承担自己的责任,未来的社会还会面对更多的困难需要去克服。也就是说,他的话语出发点还是希望我们能够好好的,能够更好地在这样的社会中立足,所谓父母之为子女计,当为之计深远。也就是说父母真正为自己的子女打算未来,需要从其长期发展的角度入手。在这样生活化的探讨情境中,学生发现文本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践很好地关联起来,自然会以更高的热情融入进去[6]。
结束语
对于全面发展下的个性培养来说,是对全面发展的人之目标与个性化语文学习的时代要求,做了一个有效的平衡。从社会发展的层面来看,全面发展的人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日益发达兴旺的保证。新课标当有新课改,新课改必有新理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学生素养培养出发,以高考新动态为观察视角,才能全面客观且富有成效地解读新课标。
参考文献:
[1]侯小妮,张红霞.高中语文新课标中课程内容的主要变化、特点及教学挑战[J].现代教育科学,2019,(03).
[2]郭镇“.新方案,新课程,新课标,新高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9,(23).
[3]郝玲君.“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的实践探讨[J].中国教学学刊,2020(1):46—47.
[4]燕娜.新课标指导下高中语文作文训练优化策略[J].现代交际,2020(12):176—177.
[5]武昊.新课改模式下的高中语文文本解读教学策略[J].文学教育(下),2020(6):188.
[6]安瑶.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实施策略研究[D].洛阳:洛阳师范学院,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