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依民
湖北省仙桃市郭河镇初级中学 433013
摘要: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长期处于教学主导地位,强制性为学生灌输语文理论知识,未能重视学生整个课堂教学环节的学习感受,久而久之使学生丧失自主学习能力。新课标有效落实以后,学生应成为新时代语文课堂的主人,教师则通过有效性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感悟语文课文内涵,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显著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策略
前言:
课堂提问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项关键环节,提问环节有利于激活初中生的思维,激起其对问题的探究欲望,也利于强化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然而受以往教学体制的影响,在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还不乏存在无效提问的状况,对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产生不利影响,也不利于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教师应积极利用有效性提问策略,保障课堂提问的效果,从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及成效。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作为语言文字综合运用的学科,教师应确保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艺术向学生进行有效性提问。教师抛出的问题要经过精心的语言组织设计,符合语文课程的特点,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语文思维,否则就会陷入看似提问,其实只是老师一言堂的单边化僵局。例如,教师在讲授《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时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为什么?”这个问题看似十分合理,紧贴本文的课题,但从有效性来探讨,这属于无效问题。教师从中并不能获取一些有效信息,学生在回答这一问题时也多是不加思考、脱口而出。或许此时学生正讨论得热火朝天,看似课堂十分活跃,但这却始终是一项单边活动,学生不仅没有从中收获什么,反而破坏了课堂秩序,影响了课程进度。还有些教师在提问时,惯用一些口头禅“是不是?”“好不好?”等等,对于这类提问,学生不能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喜悦,只能被动地回答“好”或“不好”,“是”或“不是”。提出这类问题的教师,仍停留在传统课堂的刻板提问模式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应从学生出发,培养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教师单方灌输,要明确提问是双方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提问不应该是为了提问而提问,限制学生的思维,将提问从师生双向互动,变为教师独角戏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
二、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一)精心设计问题,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若想对学生进行有效性提问,应做到精心设计问题。具体来说,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应确保此问题具备针对性以及拓展性。以针对性的问题设计来说,教师应针对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主要认知特征等进行问题设计,满足于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还需控制好问题的难易程度,需要学生在充分探析问题的同时,也对于解答问题具有较高的自信心,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以拓展性的问题来说,要求教师设计出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的问题,为学生打造出开放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善于站在不同的视角之上去思考与解决问题。例如,在开展《桃花源记》一课的教学工作时,教师应充分贯彻有效性提问策略,如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你是否想成为如陶渊明一般的人?而上述问题的提出则具备明显的拓展性,将生活实际和课本之中的内容结合到一起,让学生深层次感知到陶渊明抨击现实社会、寄情于山水的思想,也能够使学生主动思考陶渊明避世的一面,为学生创造出更宽广的思考空间,从而拓展初中生的思维能力。
(二)注重提问技巧,增强问题趣味性
选择时机,是教师课堂提问所要掌握的重要技巧。除此之外,教师所提问的问题的内容应该有所设计和创新。对于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初中生来说,对事物有着浓厚的好奇心理。且内心较为敏感,有时不愿意去倾听他人的教导。语言作为一门艺术,相同的含义能够使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示,不同的表达方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添语言的魅力。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增添问题的趣味性,进而使学生愿意在问题的引领下而进行深入探究和解答。例如,在《庄子》故事两则一课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庄子》和庄子的生平、思想,引导学生掌握这两则故事的寓意,体会庄子的志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鱼儿有自己的思想吗?你有没有跟鱼儿说过话呢?它给你什么回应了吗?”这些问题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进而让学生从自身经历出发去感悟故事的内容和寓意,体会庄子心境旷达、志趣高洁的人格之美。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鼓励大胆质疑
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想体系。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提升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不能够将自己的思维局限在教材之中,而要在教材的基础之上进行反思和质疑,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和想法。与此同时,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也是要让学生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问题,敢于质疑和挑战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解读方式。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思考性,引导学生对于文章本身产生质疑和思考,培养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在《植树的牧羊人》一课中,教师要让学生圈画出文章中表达作者主观情感与评价的语句,了解牧羊人的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精神魅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作者所写的故事是真实的人和事吗?说出你的理由”、“文章中‘在无边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于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呢?”、“本文的主旨对于你有什么启示呢?你是怎样理解的呢?”这些问题都能让学生重新用自己的思维思考文章内容,进而提出自己的问题。
结语:
总而言之,有效性提问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着十分显著的意义与价值。所以,教师务必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及创设问题情境等诸多方式,更好地贯彻有效性提问教学措施,从而使学生能够在问题的指引下,掌握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技能,从而全面性的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雪娟.有效性提问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天津教育,2021(15):134-135.
[2]李德明.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优化初中语文教学质量[J].家长,2021(13):105-106.
[3]周丽娟.课堂提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策略[J].中华少年,2018(1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