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脆
吉林省长春市第七中学 吉林 长春 130051
摘要:高中语文任务教学设计,考察了语文教师对课前教学课堂的设想能力以及课堂具体的实施能力,记录了教师整个的教学过程,有利于教师自身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估和改进调整。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一定蕴含着教师以及学生人文素养、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体现,那么在语文核心素养下如何更好的设计高中语文课堂呢?本文就课前准备、课堂开展以及课后反思三个方面来研究该问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任务教学
引言
核心素养是对教学素养、语文学科素养等方面的概念总和,近些年来,教育部要求教师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下对语文课堂进行设计和实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观念,把以应付考试为目的转变为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的,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堂中,最为重要的是落实课堂实施,在课堂中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教师引导三个方面进行探究,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课前准备
教师具有充足的课堂准备,对课堂的实施和效率的提高都是很有价值的,不仅是教师,学生依旧需要充足的课前准备,为此,教师可以在自己准备教案的同时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的任务,要求学生总结出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课前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脉络,有助于在教学中理解教师的思路,分清楚其中的难易度,有选择性的听课,这样即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又可以节约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
例如,在讲授部编教材高一上册《沁园春·长沙》一课时,在课前,教师要分析作者毛泽东的生平经历,分析本课的创作背景,分析该文章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等等,准备充足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了解那个年代的故事,引导学生掌握本文融情于景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技巧。然后布置学生课前熟读本篇课文,要能读出这篇课文所要表达的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进学生对伟人优秀精神的理解和传承,让学生在写作时可以灵活运用情景交融的表达技巧。
二、课堂开展
(一)自主学习
在教学设计导入的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落实基于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教学课堂设计的实施,又要重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如何去学习,如何去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不是像传统教学一样,一味的教,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能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因此传授知识应该以学生为主,教师要在教授知识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策略。当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以后,那他们就可以自主学习其他的知识,扩充他们的眼界。假设教师总是以自身为主向学生灌输知识,那等到高三的复习阶段,学生将会很吃力,读不懂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那么学生该如何自主学习呢?
例如,在学习《我与地坛》一课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去分析其中要表达的思想,分析课文的结构,分析课文所用到的写作手法等等,然后学生带着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的问题阅读课文,借助网络微课视频等等来自主学习,遇到不能理解的地方要写下来,这样就有利于教师上课的时候,学生跟随教师来思考问题。
(二)小组讨论
小组学习是一种传统且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秉承这种学习方式中的优良之处,然后顺应时代的发展,创新其具体实施形式,进一步优化小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接受力、课堂积极性等多方面的因素,然后再进行小组分配,以达到优劣互补的目的。小组学习,即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巩固班级凝聚力。然而学习每一部分的知识的特点是不一样的,教师就需要及时更换小组成员,以适应学习方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室也可以参与到其中,这样就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三)巧设问题
在课堂的开始,如果教师善于用问题导入课堂,将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在一些知名的演讲中,演讲者都喜欢以问题导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引发观众的共鸣。问题的设置,需要教师紧密围绕课文的中心思想、想要表达的事情,以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1]除此之外,在课堂中设置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课堂开展到一半时,不免部分同学会因为课堂枯燥而分散注意力,这时教师在课堂中巧设问题,就可以提醒学生接下来我讲的是重点,需要认真听,以此就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学习《拿来主义》时,可以这样导入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向同学借东西是说拿来呢?还是说借我一下呢?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叫拿来主义,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呢?文中的拿来主义指代的又是什么呢?”以此引发同学的思考。在课堂结尾,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思考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等问题,让学生深度剖析本文的中心内容。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与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声行并茂的特点,丰富教学内容,扩充学生的文学视野,让学生从教材外的途径感受语言文学的魅力所在。
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与本文相关的音频资料,在课堂中结合多媒体进行播放,让学生在视频中感受当时的文化气息,感受贾府的人物关系,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促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后扩展
普通高中语文学科要求课程可以推动学生构建语言系统及运用语言系统的能力,要求教师具备充足的文学素养,以文为范,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在课后既要及时巩固课堂知识,提高语文综合能力,还要扩充学生的课外知识,增加学生知识储备。除此之外,还要在课堂中导入关联知识,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也能接受到其他知识的熏陶。[2]
基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要以教材为主,以课外读物为辅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的向学生介绍课外文学知识,倡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善于记笔记、写读后感,扩展自身的文学储备,提高写作能力,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能力。
结束语
总之,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对教师的自身文学素养、教学设计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前分析学生因素、社会因素等等,然后准备充分的课堂教案,在课堂中充分落实教案,做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的鉴赏能力,灵活结合符合社会发展的教学方法,促进师生关系和教学课堂的高效展开。
参考文献:
[1]卞玉霞.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改革策略探析[J].天津教育,2019(33):117-118.
[2]蔡琳琳.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任务教学设计研究[J].高考,2018(2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