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静婷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实验幼儿园总园,安徽省合肥市,231600
摘要:虽然劳动已经是常见的幼儿教育活动,但很多幼儿劳动教育重视形式,没有真正把握幼儿劳动教育的正确方式和幼儿劳动的内涵,这导致幼儿劳动教育形式化、边缘化、功利化。只有了解幼儿劳动教育的价值,在实施幼儿劳动教育时才能有理论引领和经验支持,从而促进幼儿掌握简单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培养幼儿爱劳动的道德品质,教导幼儿尊重劳动成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实施策略
对幼儿从小爱劳动良好品德习惯的培养,方法还有很多,还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和实践,但最重要的是一贯一致,持之以恒,对幼儿要严格要求,使之形成习惯,变为他们自觉的行动将终身受益。因为现在的孩子,就是将来祖国建设的栋梁,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使幼儿从小养成爱劳动这一良好的品德,意义是非常深远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
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幼儿园中,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培养幼儿吃苦耐劳的品质。在日常的区域活动中发现,许多幼儿因游戏的难度超出自己难以理解或承受的范围,就会心生畏惧,半途而废,不但会影响游戏的顺利开展,还会助长幼儿的不良心理。而劳动教育的开展与实施,通过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幼儿能够逐渐养成临危不惧、勇往直前的精神,面对活动中存在的困难,他们不再退缩,而是执着奋进,并在劳动中体会到劳动者甚至是父母的艰辛,进而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1]。其次,提高幼儿自我管理能力。通过调查显示,幼儿园中有九成以上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受尽宠爱,甚至是丧失自我管理能力,当他们步入幼儿园接受教育时,连最基本的吃饭、穿衣都无法独立完成。面对这种情况,实施劳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多样化劳动活动的促进,幼儿不仅能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还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及行为习惯。最后,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因为劳动教育面向的并非个人,而是整个集体,唯有幼儿齐心协力、团结互助,才能够提高劳动质量与效率。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协调,如果遇到问题,还会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产生强烈的沟通欲望,促进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二、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原则
(一)尊重兴趣性原则
劳动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不是幼儿教育的全部,更不能成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负担。教师和家长应该在积极引导的前提下,去发现孩子对某项劳动的兴趣,从而有针对性地展开幼儿劳动教育。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家庭生活中,当孩子们有时候会去模仿家长扫地、洗衣服、摘菜等简单的家务劳动时,那么家长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让孩子学会正确的劳动技能。
(二)循序渐进原则
劳动教育要根据幼儿的认知和身心特点来进行,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在幼儿园,教师应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有计划地安排不同内容的劳动训练。小班:以自我服务劳动为主,中班:从自我服务到为集体服务,大班:在小中班的基础上,学习自主管理,通过分阶段的劳动练习,幼儿在思想上己由“为我服务”养成“自我服务”,并逐渐学会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爱劳动的习惯逐渐养成。
(三)家园一致原则
家长是促进幼儿劳动素质教育的桥梁,幼儿园是实施劳动素质教育的主体,若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形成方向一致的教育合力,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孩子从小热爱劳动,就是为孩子的人生道路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通过劳动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生存技能,而且可以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为他们将来自立于社会打下基础[2]。
三、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根据年龄特征确定劳动教育的内容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幼儿的劳动内容应该符合幼儿的现有能力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适当地增加难度,让幼儿能在他人帮助下通过必要的努力来完成。教育者要根据幼儿年龄的增长,逐步扩大劳动的范围,加深劳动难度,提高劳动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水平将他们分为大、中、小三个组。小班的幼儿体力弱,动作不灵活,劳动应该相对简单并且可以短时间内完成,可以以自我服务活动为主,如独立吃饭、睡觉、起床等;中班幼儿的动作比小班幼儿灵活,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对于他们的劳动教育,教师应该在他们自我服务的基础上尝试增加为集体服务的劳动,如餐前整理,清洁活动室等;大班幼儿已经基本具备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劳动活动可以扩展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服务,如为幼儿园内草坪、花坛浇水等。
(二)将劳动教育融入幼儿生活
生活即教育,幼儿的生活也是他们成长的课程,因此,幼儿的劳动教育应该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进行自我服务增强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例如:教师可以教幼儿扫地、擦桌子,指导幼儿在睡眠活动中脱衣服、收拾衣服,指导幼儿在洗涤活动中取毛巾、独立使用卫生纸和厕具等等。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服务,为班级和家庭做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幼儿对他人的关心以及对集体的责任感。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整理活动室中的书籍和玩具,带领他们在幼儿园里捡垃圾和修剪树木,鼓励他们在家帮助父母做饭、洗碗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教育具有很强的渗透力,教育者可以用巧妙的方式影响幼儿。
(三)创设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作为幼儿劳动教育中的重要因素,对幼儿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创设教育环境时,教师必须最大化地利用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同时,要注意环境创设的合理性,即劳动教育环境必须符合幼儿的实际需求、学习兴趣和劳动目标,使环境布置既儿童化又教育化。通过环境的创设,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幼儿劳动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开设“生活劳动区”,让幼儿在教室里就可以获得很多生活技能和做家务的常识。“生活劳动区”里可以设置“自然角”区域,让幼儿为植物浇水施肥,还可以设置“手工区”,让幼儿将可回收垃圾变废为宝,也可以将各种废料制成的作品布置在活动室里。在室外,幼儿园可以开办“种植园”和“养殖场”,还可以带幼儿参观工厂,提升幼儿的劳动技能,培养幼儿的劳动兴趣。
(四)家园共育中的劳动教育
幼儿的劳动教育与家长的合作和支持是分不开的。如果家长的观念与幼儿园的要求不一致,家长处处包办替代,那么幼儿的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将很难培养起来。家庭是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之一,而家长作为孩子启蒙教育最初的引导者,对孩子的成长无疑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幼儿园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家长园地、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和方法,并要求家长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提供一定的劳动条件,鼓励孩子独立自主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家长不能因为孩子做得不好而加以制止、训斥以及包办替代,否则只会导致幼儿失去劳动的机会。同时,教师可以与家长合作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实现家园一致的教育。
四、结束语
劳动教育在幼儿园中的开设与实施,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幼儿园、教师以及家长要予以重视,运用多样化的手段对幼儿进行引导,让他们在劳动中感受快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徐丽.浅谈劳动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J].新课程,201 8,35(06): 122- 1 23.
[2]王浪.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策略[J].教育观察,2019,8(38):60-62.
[3]张海燕.生活情境中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品质研究[J].成才之路,2019(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