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欢
乌鲁木齐市第十三幼儿园 830000
摘要:目前,我国的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幼儿阶段是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优秀品质的重要时期,对于幼儿阶段的教育工作来说,也并非仅仅只是幼儿园单方面的工作,正所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也是孩子成长的老师,因此当前越来越多的人逐渐重视家校合作、家园共育的教育模式,而为了促进家长在家园共育中的作用发挥,还需要为其提供更多样化的参与途径,并采取可靠措施强化对其的落实,有效保证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频次及质量,基于此背景,针对促进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途径及策略展开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家长参与;家园共育;途径;策略
引言
网络的便利被广泛认同,并且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场景。“互联网+”具有直观性、明确性、多样性等特点,将互联网与现实生活有机联结,能够有效帮助家园共育正向发展,使以往“面对面”的交流变为当前多样化、多对象的家园交流方式。
1微信群、QQ群管理难度大,家长认同度不高
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微信、QQ等传递信息,这也成为家长与幼儿园教师之间交流互动的主要渠道。班级微信群、QQ群为教师开展工作提供便利,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平台发布通知、分享幼儿的日常等,但也带来一些“麻烦”,不少教师反映微信群、QQ群管理起来越来越难,很多家长看到群信息常常熟视无睹,需要家长配合完成的工作得不到回应,还有的家长在微信群里讨论与幼儿教育无关的事情,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管理,而同时,很多家长对教师采用微信群、QQ群进行沟通的方式认同感不高,他们认为教师在微信群里发信息不够严谨,有关事宜教师应当面对面地向家长发出通知,这也在一定程度加大了家园沟通的难度。
2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
教师可依据家长的不同特长及职业特点,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及课程实施。例如在“参观博物馆”活动中,便可邀请具有一定文史知识或在博物馆工作的家长到博物馆为幼儿现场讲解文物的故事,不仅能让活动更生动活泼,同时又能增强家园之间的联系,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保障活动质量,激发家长积极性
社会不断发展,家长的教育关键点也随着时代进步而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其对于幼儿的学习与成长的关注点也越发多元化,现阶段已经实现了由关注知识技能向关注内在素养的转化,因此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不管是何种类型的活动都需要从活动主题、活动形式等方面入手全面优化活动结构,保障层次性及质量,此外,幼儿园针对各个阶段的家长参与问题,还需要做出更具针对性的规划,从而立足于幼儿学习成长以及实际情况确保活动的有效性,从而让家长能够经历多样化的创新活动,始终保持眼前一亮的感受,基于此,还需要重视活动反馈,更深入地了解家长的需求与意见,为后续的活动开展提供助力,有效保障对家长参与积极性的调动。
4借助信息手段,丰富教师教学手段
多种功能的APP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通过各种软件,实现不同的教育教学功能。例如借助各种软件制作视频展示幼儿活动过程,利用电子音乐相册让家长看见幼儿在园的生活点滴。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尝试新时代的家庭教育指导新模式,使家园共育不受时空限制,更加智能、开放,家园沟通更加便利,缩短家园之间的距离。未来,我园将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家园共育的新方式,帮助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向着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
5转变家长无所谓、不重视的态度
在家园共育中,家长无所谓、不重视的态度,会对幼儿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家园共育常见的方式有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家长园地等,让家长有机会较为深入地了解幼儿在园中的一日生活活动,有利于幼儿园和教师向家长展示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家长从中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也让教师知晓幼儿在家中的情况,和家长共同制订出最佳的教育方式。幼儿园的每个班级都给家长传递新的教育知识、教育理念,让家长从中获得更多教育孩子的信息。“家长园地”是教师和家长相互探讨教育问题的地方,增进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获得支持和理解。同时,让那些心存顾虑的家长能够畅所欲言,使教师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教师有效利用微信、QQ等媒介传递信息,及时与家长互动沟通,家长和教师双方都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幼儿的情况。教师应以友好的态度慢慢转变家长的观念,要做好班级微信群、QQ群的管理工作,使其成为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平台,而不是可有可无的手段或家长的负担。在建立班级群之初,应该首先建立起班级群规则,家长和教师共同遵守,让其成为绿色、和谐的互动平台,让家长明白家园共育的重要性,激发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积极性。家长更应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家园共育的意义,积极配合幼儿园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6追寻家园合作共育的最大效益
家园共育工作的进行应在家长和幼儿园共同致力的前提下,围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标进行,并追寻家园合作共育的最大效益。在目标一致、内容合理、方式多样化的家园共育活动中,受教育的幼儿便会始终处于理念一致、方式统一的教育进程中,进而最大地减少成长过程中的负面影响。例如,幼儿园可联合家长定期共同组织亲子活动,活动的参与人数、参与家庭都是较为灵活的,参与家庭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选择是否参加,教师也可带上幼儿参加活动,这种形式会创造更多家园交流的机会,促使教师与家长更深入地分享育儿理念和知识。并且,家长参加教育活动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教师比例过低带来的育儿压力,增加了个别教育的时间,这将会促使幼儿的自信心、行为习惯、社会性等获得更好的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家长在家园共育工作中的合理高效参与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幼儿园需要重视对这一工作的落实,并结合教育部门指导,采取多样化途径调动家长的主动性,从而保障家园共育工作开展的质量与成效,保障幼儿教育的科学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雪萍.创新家长工作实现家园共育[J].动漫界(幼教365),2019(40).
[2]蒋舰.“家长社团”助力家园共育[J].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20(1).
[3]孙维金,范晓杰.整合家长资源,促进家园共育[J].贵州教育,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