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文耿
福建省莆田第四中学,福建 莆田351100
摘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普及,高中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完善的形势下,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成为衡量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其教学工作在该趋势下也逐步脱离单一的知识灌输层级,向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全面发展的教学维度发展,而多媒体技术在其中尤为关键。文章以此为背景,探究高中物理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途径,为相关教师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中物理;多媒体技术;教学探究
引言:在新的教育环境影响下,高中物理对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素质发展愈发重视,教学现代化与多元化成为其教学工作落实相应学习目标的关键,旨在通过提升课程教学的全面性与科学性,引导学生深入转化物理知识概念,完善科学研究思维模式。因此,多媒体作为现代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主要技术工具,其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尤为关键。
一、引入生活元素,促进物理观念转化
相较于其他课程知识内容,高中物理课程内容相对抽象,部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难以及时理解部分物理过程或知识概念,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不利于教师落实各项教学培养工作,为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自身承载内容的丰富性,通过引入生活元素促进课堂导入环节生活化,帮助学生完成具象化物理过程与抽象知识概念的转化过程,进而建立其相应物理观念[1]。例如,在《能量守恒定律》的课时教学中,针对部分学生在课时学习中无法及时完成具体运动过程与抽象的能量转化过程思考转换的特点,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机械能转化过程在生活中的体现,如滑板运动或蹦极运动,并利用多媒体中的动画演示效果,将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同样展示给学生,促使其在多媒体演示下,明确“在一的条件下,物体的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知识点,为其后续学习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奠定基础。基于多媒体支持的生活元素引入设置,不仅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有机结合具象化物理过程与抽象能量变化过程,引导其建立机械能转化观念,还能促使其借助动画演示内容分析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条件,如只有重力做功等,提升其知识转化效率。
二、改变师生角色,强化科学思维能力
为强化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促使针对各类观点提出质疑或进行推理论证,或构建应用物理模型处理分析问题,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单向传导机制,利用多媒体各项功能改变师生角色,凸显其主体地位,强化其科学思维能力[2]。
例如,在《焦耳定律》的课时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区别掌握电功与电热的计算,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的展示功能,在各个节点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微课视频,侧重展示电路中电荷定向移动过程以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效应,令学生借助多媒体技术提供的教学资源,针对教师提供的观点,如“由电流做功过程W=IUt可知,电流热效应放出的热量(即内能增量)为Q=W=UIt”进行辨析思考与科学论证,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与教材得出电流做功过程中除内能外也转化为其他形式能,并收集相应证据信息,利用物理思维与逻辑思维构建完整的证据链,思考电流热效应的定量描述规律,进而深入思考焦耳定律的实验探究推导过程,在逐步完成课时学习任务的同时,强化自身科学论证等能力。
三、完善实验教学,鼓励自主学习探究
实验教学作为教师降课程学习难度,综合强化学生物理学习素质的重要教学手段,其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可有效突破部分局限性。例如,在《熵-无序程度的量度》的课时教学中,受实验条件与演示过程限制,该课时学习内容在传统教学中难以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进行学,导致学生对自然过程的方向性认知不足。为此教师可通过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相应模拟操作动画,将生活中常见的,可进行热传导的物体展示给学生,令其选择实验对象与进行热传导的探究方式,自由组合低温物体与高温物体,并针对其热传导过程进行实验猜想,进而观察动画模拟软件展示的微观视角下的热传导过程,明确热传导的方向性以及该过程不可逆的特点,由此令其在验证自身实验猜想的同时,思考功与热的转变过程是否具有相同特点,引导其结合模拟实验内容与列举实例,阐述论证上述观点,该过程同样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部分热现象实验探究内容,令其逐步通过自主实验探究分析推导出“凡是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的结论,实现实验教学内容的合理延伸。
四、引入思维导图,渗透科学责任态度
受自身物理思维水平与认知结构影响,部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往往不能将课时知识点与相关生活内容联系起来。为此,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通过引入思维导图帮助学生主动延伸思维,分析课时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及其与具体生活问题或社会现象的关联,以此促使其建立正确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3]。例如,在《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的课时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项目探究背景与框架,令其从在由思维导图演示的项目主题与任务要求下,应用物理知识分析思考实际问题,教师具体可以楼道声控灯维修或感温杯修复为项目探究内容,令学生借助多媒体展示的电路图与相关故障问题,从任命电阻等传感器工作原理出发,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其出现故障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解决方案,由教师对其方案进行评价。该教学机制不仅可促使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构建项目探究目标与知识点的具体联系,完善其知识体系,还能促使其在思维导图指导下能够针对实际问题,迅速构建完整的物理分析探究框架,便于其及时调动相关物理知识内容,分析处理实际问题。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环境中,针对高中物理教学,为综合提升学生物理素质水平,促使其全面发展,教师应重视多媒体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并结合学生课程学习特征与素质培养内容,借助多媒体技术综合优化课程教学机制与内容,优化学生物理学习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刘翠花.多媒体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融合的课堂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15):190.
[2]李启明.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实践[J].科技资讯,2020,18(13):39-40.
[3]潘锋.信息技术背景下中学物理运用多媒体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