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瑜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恩阳中学
摘要:化学作为高中理科生的必考课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要对该课程有足够的重视,化学不仅仅是影响学生升学成绩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主要方法。在高中化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使学生可以主动学习,而且教师应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大大的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促进高中化学教育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学科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育;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想真正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化学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新课程改革理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参与化学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异议,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知体验,在自主思考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1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
1.1课堂教学内容繁杂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即将面临人生的第一道分水岭,所以整体学习任务相对比较繁杂,而且教学内容较多,但课时设置较少是现阶段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项问题,高中学校方面的教学管理工作短板也在这一问题上得到体现。诚然,和语、数、英等主要学科相比,化学科目在高考过程中占据的分值相对较少,但是其对于学生整体成绩的影响不容忽视。所以,高中化学教师乃至学校方面应该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排布,避免学生因为课时设置问题而无法对知识内容进行完全消化吸收[1]。
1.2教学方法缺乏多样化
在升学和高考双重压力下,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深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坚持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味地重视考试成绩,在实际教学中仅仅重点讲授知识点,突出知识重难点,介绍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在该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很少主动学习,死记硬背各个知识点,进行题海训练,以提升学生考试成绩,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这样就不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更加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3教学观念较传统
虽然现阶段高等教育极度推崇素质教育改革,但是教育行业中一些历史遗留性问题却始终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仍旧有部分教师认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更能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这也就直接导致日常课堂教学方式传统陈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
2学科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2.1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每一名学生在思维创新领域都具有无尽的潜力,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却因为兴趣问题而自甘封闭思维,不愿意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必须始终秉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理念,尽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活跃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营造充满情趣又富于竞赛规则的“渔猎场”,为其想象力的自由翱翔开辟广阔的空间,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探索欲望。化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所以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将充满趣味的化学实验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突破口,组织学生在实验室大量的实验以及生活化实验中,近距离感受化学现象所带来的独特魅力。比如说,在为学生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用途”等模块的内容时,教师既可以为学生现场展示奇妙的灯火实验,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为学生呈现二氧化碳一些神奇的用途,从而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在化学领域的发展进步埋下一颗创新的种子[2]。
2.2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创新精神
中学化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较强的实践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化学实验教学涉及到大量的背景知识和化学实验仪器设备,通过实验教学,教师必须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规范高中生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来加强实验教学。例如,在学习《碱金属》这一章节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思考过氧化钠是先与水反应,还是先与二氧化碳反应,或过氧化钠先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化学学习,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小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3提高实验教学地位,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科学素养
对于高中化学教师来说,必须要注重实际操作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增设实验课程。在平时教学中带着学生开展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科学素养。事实上,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实验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实际操作,除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也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化学原理以及化学知识。然而实验过程因为受到一些因素带来的影响,难免会获得不理想的实验结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多鼓励学生在实验中遇到问题时必须要敢于提出质疑,再有效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3]。
2.4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高中化学学科授课过程中,由于学校实验室条件相对比较有限,所以教师不可能组织学生展开大量的实验探究。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尽快提升自己的信息化素养,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甚至,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介绍崭新的科研成果,在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知识网络中开拓学生的眼界,学生初步认识到现代学科间的关联,从而转变学生的发展观念。由此,学校方面应积极组织化学教师展开现代技能培训,并通过公开课的形式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验收,为高中化学教师的能力创新提供催化剂。
2.5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学生改进传统实验
化学的理论和应用不能脱离实验,对已知结论的验证需要实验,对未知事物的探究仍然需要实验。对中学生而言,实验结果固然重要,在实验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更加重要。在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先讲述实验,学习者记录笔记后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操作,然后填写实验报告,甚至有些学习者没有进行实验验证,仅仅是依据教师所讲内容抄写实验报告。在传统实验中,学生只是完成教师命令的实验执行者,思维呆板,缺少创新。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奖励制度,鼓励学生仔细发现问题,突破传统实验的束缚,鼓励学生对陈旧不合理的实验进行改进创新,自主设计实验[4]。
2.6组织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竞赛活动
创新思维能力需要表现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我国各级科技部门组织的科技创新竞赛类活动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了机遇和广阔的展示平台。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化学学科优势,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做到学以致用,提升思维创新能力。案例:近年来,在中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创新成果,有实验项目的改进,也有新物质转化制取,充分说明中学生在创新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某学生设计的利用紧密型纱布代替滤纸进行粗略预处理大量餐余油固液混合物,再通过减压过滤分离,最后利用油脂不溶于水且密度不同的性质进行离心分离获得较为纯净的液态油脂的实验取得了成功,受到了科技部门的奖励和社会的赞誉。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学习和成长,从多个角度鼓励学生积极创新。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也要关注他们有效解答,为学生合作探究创造空间,让他们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交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创新意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各类问题,打造灵动活跃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赵蕾鸣.谈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9(27):20.
[2]钞婷.浅谈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风,2019(16):64.
[3]李童.高中化学教育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J].中外企业家,2018(8):135.
[4]张钊.浅谈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电子制作,2015(12):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