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略
丰顺县大同学校 广东 梅州 514300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的学习方法,难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能自主、积极地参与到物理教与学的氛围中来,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习动机
一、现状分析
对中学教育来说,它的任务是为上一级学校输送素质高发展全面的人才。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社会对学校、对老师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而学校把教学水平高低来衡量老师的一个重要标准。由此可见,要提高教学水平,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社会的需要,时代的需要。然而,在农村学校,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参差不齐,要他们好好掌握物理知识都很不容易,更别说他们把物理运用到生活中去了。
教学也要标本兼治,作为物理教学,首先是我们要知道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学生的物理学习,学习者所在环境、年龄、性格、方法、智力等因素之外,更重要的一点还在于他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单一的黑板加粉笔已经很难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特别是现在学生的大部分兴趣在互联网的手机游戏上,对于刚刚接触物理的学生对传统的学习方式,他们难于把身心专注到黑板或书本上。教师必须清醒认识到时不待我,只有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才能真正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把学生的身心从手机游戏转移到参与物理教与学中来。
当今学生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被动学习,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这是一个必须克服障碍。现状,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如果只是在单方面地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听,主要是缺少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必要的互动,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这就迫切需要寻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教学方式。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利用物理实验,引导观察
初学物理的学生,未受过系统的观察训练,对物理实验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应该有目的地把学生对新事物的充满好奇的心理逐步引导到认真观察上来,以好奇好玩等兴趣为动力的被动感知,不是真正有意义的观察;观察应该是通过大脑充分调动眼、耳、鼻、舌、手等器官有意识、有目的地认识各种物理实验现象和实验过程。再进行判断、推理总结。教师利用各种有趣的实验与学生共同观察、不断探索,使学生逐渐养成认真的观察的习惯。
2.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引导观察
第二课堂活动结合当地实际有针对性开设一些有趣的效果明显的物理实验。如利用凸透镜观察远近不同的景物的实验,做观察记录,也可以对小制作小实验进行补充、改造。
3.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实例:水上划船,是利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旗杆顶的定滑轮,是运用等臂杠杆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炎热的夏向地面泼水降温,是利用蒸发致冷;荡秋千,是利用势能与动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等等。教师应引导学生留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并运用相关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从而逐步形成具有良好观察的习惯,,达到掌握所学物理的知识,增长新的知识。
要使观察达到较好的效果,关键在于观察的方法是否科学。取决于,有正确的观察方法,步骤要合理,一般就能达到相对满意的观察效果;反之,观察方法错误,顺序颠倒,则一定会影响到观察的准确性。
4.引导学生,把握要领
做实验时,教师必须要根据实验内容,正确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进行观察、纪录必要的数据及注意事项,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观察,有条不紊的进行实验。这样能使学生在具体观察的过程准确把握观察的要领。在探究实验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根据具体实验内容,严格按照科学方法细致观察,掌握要领,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观察方法,为学习物理知识铺平道路。
5.启发学生,分清主次
教师应在每次做实验前,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启发学生有哪些观察的要点,再让学生有侧重的观察,使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分清主次现象,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教师要始终坚持把"观察"作为物理学科教育的基础目标贯彻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多方面引导学生在力、声、热、光现象的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并及时校正他们的观察偏差,以达到和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通过一系列训练并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创建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后,学生在物理学习动机上有很大的提高。八年级有一个班,第一个学期的学习效果相当差。第二个学期采用通过这些方式,效果明显。实践证明,学生物理成绩的合格率比以前有较大提高。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我以其中八年级物理《温度》一课为例,阐述如何利用一个多媒体+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学校还没有多媒体教学平台之前,讲《温度》一课基本照本宣科,准备一杯温水和一杯冷水叫学生把手伸进去体验一下,判断哪一杯水温度较高,再用温度计测一测。学生听得恹恹欲睡,老师也觉得如同嚼蜡,效果很不明显。但有了多媒体教学平台就明显不一样了,课前除了准备水和温度计外,还要制作好课件,可以把南极寒冷和吐鲁番酷暑自然现象插入到课件中,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内容,制作成动画。学生马上就活跃起来,信息就从各种感官体验,效果就更好。多媒体之所以这么学生受欢迎,是因为它可以游戏、互动,多种方式学习。通过多媒体的整合,使原来一些传统上显得沉闷的教学方式注入新的篇章。
四、利用新资源开发对学生的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引导学生了解新资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等等)的开发和利用。可以结合课本的知识点:液体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讲述地热发电,是如何把低于100℃的地热水,进行发电呢?发电站采用减压扩容法使不到100℃的地下水沸腾,变成蒸汽,再去推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光伏发电是利用光电效应,把光能直接转变成电能;还有风能、核能等等,让学生感知新资源的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利用其他有效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新课,有时可以提问题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把书本上的相关知识表达出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后,老师可以补充和完善相关知识来实现新课的呈现,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思维与老师同步,而不是等老师把新课知识全部呈现出来后才让学生去消化。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把激发学习动机应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并能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彭前程,物理课程改革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2000:12-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001:5
[3]张守荣,节能环保应对知识,中国戏曲出版社,2009:13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