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璐全
四川省屏山县新市镇大桥基点校 645352
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家长群体意识到幼儿品格培养的价值及其重要性。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教师的正确指导会让他们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而且能够有效改善家庭教育的不足与问题,优化幼儿的身心健康。在素质教育体制下,教育部坚守的是以德树人,看重的是幼儿的品格发展与道德认知。因此,幼儿教师便要积极优化幼儿品格,促使幼儿在初期成长阶段便能把握正确的人生成长方向。
关键词:幼儿园品格教育新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引言
在计划生育的观念下,很多孩子是家中的唯一,从小便在父母的溺爱中成长。因此他们存在个性强、抗挫能力弱等普遍问题,这些问题能够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在社会不断发展、经济快速运行的今天,礼仪品格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重点内容,只有人们都具备了良好的品格,才能不断地促使自身的素质得到提升。在幼儿时期培养人们的礼仪品格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能够促使人们从幼儿时期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人们的综合素养。
1幼儿园品格教育的意义
幼儿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是幼儿品格教育的重要阶段,对孩子的终身成长起着奠定基础的决定性作用。让我们每一个幼儿都能有一个良好的品格开端。古谚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明早期的幼儿品格教育对于学前幼儿的品格养成乃至幼儿整个人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强调幼儿园要坚持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因此,品格教育在低幼年龄阶段非常重要,3—6岁是儿童品格教育的关键期,是幼儿良好品格的塑造期。良好的品格教育在幼儿的人生路上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他的行为意识,在今后成长路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态度和情感态度,因此,幼儿品格教育融入幼儿的每日生活中,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幼儿与家长、教师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2幼儿园品格教育新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2.1借助幼儿言行渗透品格教育
幼儿园所招收的生源年龄段基本停留在3-6周岁之间,而我国有这样一句俗语:“三岁看八十”,所以幼儿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社会性认识,也会不自觉地展现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现出相应的意识行为问题。对此,幼儿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切入品格教育,以便促使幼儿明确对错善恶,使其自觉改正。就如通过观察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笔者发现大多数幼儿都有不合群、自我意识较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幼儿之间不懂谦让、相互争抢活动素材、习惯推卸责任等等。这就意味着幼儿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不懂团队与个人的利益关系。因此,笔者便据此渗透了团队品格教育,设计了一些“过桥”、“趣味接力”、“拔河”等团体性游戏活动,然后认真观察了幼儿的行为表现。比如,有的孩子会无意识地强调自己的重要性,希望其他孩子都可以无条件听从自己的指挥。对此,笔者会要求这个孩子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尝试主动与其他同伴沟通、交流,学会听从他人的意见。另外,面对孩子之间彼此抱怨的问题,笔者也会要求孩子们客观反思自己的不足与缺陷,说出其他同伴至少三个优点,借此引导幼儿学会赏识他人,同时向幼儿表述团体利益最为重要,每个孩子都要自觉为集体牺牲个人利益。
2.2以家园共育为突破口,创品格特色教育新模式
家长可通过线上工具记录幼儿在家和在幼儿园的表现,根据3—6岁幼儿的品格成长特质,线上那个平台可精准地帮助老师和家长全方位了解每个幼儿的特质,进行个性化的引导,促进老师、家长、孩子共同成长,家长可以便捷地查阅幼儿在园表现,发布幼儿的成长点滴,完成亲子互动任务,编辑幼儿的个人资料成长集。
传统的家园共育合作方式中,家长和教师总是因为时间和距离的原因无法真正实现共育,但是平台教师可以向群里发送幼儿在幼儿园的在园表现,形式多样,家长也可在孩子成长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与其他家长或教师进行互动交流,不仅可以拉近家园双方的关系,家长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以引领家长的科学育儿难题,真正促进幼儿发展。通过家园共育网络平台,配合幼儿园的教学同步进行家庭教育养育精准指导,帮助孩子的好品质在家庭能有进一步延续。
2.3加强幼师队伍建设,提高幼师教学能力
首先,要招聘专业的教师进入幼儿园任教,通过培训后上岗。提升教师的家园合作意识,只有提高了品格教育的意识,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良好品格。其次,教师要积极关注每个孩子,用孩子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当有特殊情况时,平等地与幼儿对话,讨论事情的原委,这样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关注。当发现问题时,教师可以抽时间与家长沟通,把幼儿在园所的一些特殊表现,告诉其家长,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以更好地解决存在的不足之处,促进幼儿的发展。
2.4设置一些主题月活动,帮助幼儿形成优秀品格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展开不同类型的主题活动,这样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幼儿在玩乐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道德品质。比如,在小班中,学生普遍年龄较小,很多孩子的胆子也比较小,那么这时,教师便可以设置以“勇敢”为主题的活动。教师还可以设置一系列的亲子活动,促使幼儿的家长能够参与得到活动中,使得幼儿有勇气去突破自己,逐渐地幼儿不再怯懦害怕,能够勇敢的上学。在中班的幼儿,教师可以设置主题为“感恩”的活动,教师带领学生编排《感恩的心》歌曲,在排练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充分的讲解什么是感恩,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举一些例子来说明感恩,通过这次的活动也要求学生需要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他人。对于是上大班的学生,教师要举办的主题活动则是以幼儿行为判断有关的内容为主,比如教师举办以“合作”为主题的月活动,要求幼儿进行合作叠被子,或者拔河、三人两足等需要幼儿进行合作的活动,这样能够让幼儿在竞赛中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然后促使幼儿形成行为的判断意识和能力。另外,在每个月活动结束之后,需要幼儿园的园长带领各班级的月活动进行总结,并进行表扬鼓励,参观各个班级的主题环境,教师之间相互进行借鉴并提出意见等。
2.5引领教师观念成长之教师研修机制
树立全面提高保育教育质量为宗旨,按照打造骨干、推动园本、覆盖全员、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构建适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平台,提升学习培训质量,全面提高各园教师的专业技能。采用线上和线下共同进行的模式,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面授的学习专业课程和讲座,同时网上不定时进行各项模块学习,并考核教师整体素质,促进各园教育质量的提高,采用模拟实操形式,以任务驱动形式展开教学,根据教师队伍结构分层培训教师。
结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教育中渗透品格教育能够对幼儿未来的一生发展都有积极影响,可以提高引导幼儿成长为符合社会主义特色社会需求人才的可能性。因此,幼儿教师要全面渗透品格教育,关注幼儿的思想意识与行为习惯,切实优化幼儿的品格认识,为幼儿的未来成长打基础。
参考文献
[1]申晓媚.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渗透品格教育的重要性[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29.
[2]蒋亚娟.浅析家园共育视野下的幼儿品格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7,30.
[3]李春燕.幼儿园开展品格教育的意义与策略[J].教书育人,2013,(12).
[4]李雪梅.家园同体模式下幼儿园礼仪品格教育的实践研究[J].家长,2019(9):136-137.
[5]岑岚.“一理念三步骤”在幼儿园礼仪品格教育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0):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