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解题技巧和能力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第7期   作者: 叶春旺
[导读] 数学解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下
        叶春旺
        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占才中学,江西上饶334200
        摘要:数学解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下,初中数学教育应更重视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和能力,重视基础知识、基础能力的学习和培养。为此,初中数学教学通过解题实践,遵循科学的解题顺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解题实践的过程中获得解题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初中数学解题教学现状提出,提高学生解题技巧和能力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能力;教学策略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应注重学生解题技巧的掌握,充分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从而探索解题新方法。改变初中数学课堂现状,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初中数学解题教学现状
        (一)解题教学缺少针对性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开展解题教学时,在选择例题的过程中,容易缺少针对性。有些教师无法明确例题选择的作用,有些是为了导入新理念、新知识,有些例题是为突出知识重难点,有些例题则是为了示范常见的典型错误,但教师容易混淆例题的作用,导致例题教学缺少针对性,无法突破解题思路,限制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加强对例题选择的重视,明确例题的作用,才能突破学生的解题思维。
        (二)课堂教学方法单一
        有些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常选择单一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无法加深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导致课堂氛围沉闷,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堂教学的任务性严重
        教师在进行解题教学时,忽略解题方法、思维过程和题型,无法对题目进行深入挖掘,导致学生的思维固化,无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与教师讲课相关,有些教师认为讲课是为了完成任务,在课堂上通过例题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考点即可。
        二、提高学生解题技巧和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师要想开展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认真审题的习惯,只有学生读懂题意,才是解题的首要前提。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能够确定解题方向。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养成学生的解题习惯,对问题的条件、目标以及相关的情况进行整体认识,才能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以《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中“整式的乘法”为例,教师要确定教学目标,探索整式的乘法运算法则,使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并能够理解整式乘法运算的算理,进一步创新学生思维。教师在课上可以利用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整式乘法运算法则,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利用应用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例1:有一个长方形,它的长是3a cm,宽为(7a+2b)cm,则它的面积是多少?
        教师要引导学生审题,了解题目的文字叙述,清楚的理解全部条件和目标,题目中应该应用“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也就是“3a×(7a+2b)”。同时,学生要学会对题目进行整体思考,挖掘题设条件的内涵,也要学会对条件和目标进行化简或者转换,之后应用整式乘法运算。
        对于隐蔽的条件,要探索发现,判断题型能够预见解题策略。教师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时,也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审题,才能使学生对题目进行整体认识,从而促使学生发现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正确的解题途径、解题思路的形成过程较为复杂,与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解题经验等相关,要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应开展数学课堂的解题教学,而分析思路、探求途径才是解题教学的重点。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掌握解题的科学程序,从而形成一种思维定式,有助于学生思维方向明确。教师在对学生教学时,要注意学生思维偏差的纠正,才能避免出现形式主义教学。教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策略原则,能够利用已知的理论和方法进行问题解决。同样在“整式乘法”教学中,以例题引导学生进行解题思考。
        例2:如图1,为扩大街心花园的绿地面积,把一块原长a米,宽m米的长方形绿地,增加了b米,加宽了n米,你能用几种方法求出扩大后的绿地面积?
        
        图1
        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果,同时也要组织学生思考(a+b)(m+n)与(am+bm+cm)是如何相等的?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问题解决?
        教师在对学生教学时,应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可以先将其中的一个多项式,比如“m+n”看做整体,运用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进行运算。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总结,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养成解题后的反思习惯
        老师在课上应注意学生解题后反思习惯的养成,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学生在解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回顾探讨,并进一步对解题的结果和方法进行反省,能够帮助学生从中提炼出数学基本思想,并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解题技巧。在解题回顾的过程中,应注重结案结果讨论、解法和推广三点,在检验结果时,首先要检查解题的结果是否正确,推理是否有据,解答过程是否详细。其次,讨论解法时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主要是对解法的改进和寻求不同方法的问题探讨,有助于学生在谈论的过程中总结规律,概括一般性的解法定势。最后推广,注意学生发展性思维的拓展,在原有条件和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或者不同的变化,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若能养成反思习惯,能够跳脱“题海”,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益。
        结束语: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技巧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教师在数学课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添加趣味性内容,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对问题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题目扩展,有助于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凤静. 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 德州学院学报,2019,29(S1):33-34.
[2]孔昕.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J]. 新课程,2020(34):194.
[3]孙岩.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J]. 英语教师,2019,15(19):128-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