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新华
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 广东 河源 517000
摘要:新课改的深入落实,对于高中阶段物理教学提出全新要求。素质教育理念之下,创新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从物理学科教学角度分析,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但符合课程改革对于教育的要求,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创新思维参与知识探究,不断提高学习效率。鉴于此,文章通过描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并提出高中生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以此推动高中物理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引言:课程改革要求物理教学应该创新理念,培养学生对物理课程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为其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物理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础性的学科,学生要想学好生物这一门学科,其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学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不仅能够提升高中物理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有效培养,实现对物理这门学科的更深一层的探索。由于课堂采用的教学方法关系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动力的形成,也会对其创新能力形成产生影响。所以,教育者需要根据课堂教学现实需求,按照学生创新能力形成需求,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打造高效的物理课堂。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在国际竞争当中,人才创新能力是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当前,信息化的变革和科技的发展,为理论创新的重要支持,只有人才具备创新能力,才能推动社会的变革与发展,让社会发展更加多元化。所以,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民族立足于世界的本质。人才培养质量和国家发展息息相关,时代的变迁也需要创新型人才发挥推动作用。传统教育模式,重视学生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缺乏。物理课堂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地位相对被动,按部就班的教学流程不但难以激发学生兴趣,而且对其创新能力的形成造成抑制。
在素质教育提出以后,转变了传统教育侧重点,将学生实践、探索和创新等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目标,旨在提升其物理素养。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可根据具体教学需求,应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完善的实验教学流程,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操作能力,在课堂当中,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作为目标,合理展开学习,对其学习行为及时引导。教师还可适当运用生活化资源,拉近学生和物理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其处于良好的学习环境之内,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形成认知冲突。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形成创新意识与思维,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提高物理课堂实效。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的途径
(一)培养学生兴趣
物理课堂中,学生对物理课产生兴趣,这为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行为具有强有力的驱动因素,加之,兴趣也是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学习的重要条件,并且兴趣也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只有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才能投入到学习中,发散思维,为其创新思维的形成奠定基础。因此,在创新能力培养阶段,需要将学生兴趣作为出发点。教师应对教材展开全面研读和分析,按照学生学习需求,结合其兴趣爱好,选择教学方法,增强物理课堂的趣味性特点,让学生对于知识产生好奇之心,顺利将其兴趣化成学习动力,为其创新能力形成奠定基础。
(二)摒弃单一学习目标,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
由于高考的存在,高中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物理学科也不例外,其目标是保证高二学业水平测试100%合格。
如果一开始就偏离轨道,如何能顺利地到达彼岸呢?因此,打造高效课堂的第一步就是破除这种单一目标,树立多维分层学习目标。多维目标,就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为目标。所以,教师应注重分层目标。大家常常关注的是课堂教学的分层开展,殊不知学习目标也要分层。通过分层目标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探索欲,使之树立创新意识。
(三)关注实验教学
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作为基础的,同时,实验也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重要渠道,物理实验内容讲解过程的完善性,能够指引学生顺利将物理知识向实践当中迁移和应用。在实验阶段,经过教师指导,对于实验过程展开细致观察,获取更多主观层面认知,逐渐形成创新思维与能力。所以,教师还应关注实验教学流程的强化,科学设计实验流程,保证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和操作,通过指导,强化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认知以及理解,不断形成创新能力。
(四)营造问题情景,培养问题意识
传统的物理课程的教学流程,大多都是单向的你问我答,而经过相关的教学实验发现想要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则需要将原本单向的问答教学,转变成双向的教学,如此方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一定的质疑意识、问题意识。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才能无限地解决问题。身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我们首先应该清楚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哪些,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探索对问题进行解答,之后再鼓励学生根据这一方面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疑惑去向教师提问,一来一回的互动就有效地解决学生的诸多问题。
(五)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教学工作
高中物理作为理工一门必修课程,和生活实际具有较为紧密的关联性,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借鉴生活经验,通过案例探究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选择案例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紧密结合所学习章节的知识,而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的状态不够理想时,应当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更换案例。
例如,在进行高中物理粤教版中《研究摩擦力》这课时,主要是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摩擦力,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理解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并且最后懂得摩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联想我们生活中的案列,看看有什么东西可以产生摩擦现象?并且举列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同时,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教师需要绘制思维导图,并且还要详细的讲述摩擦产生的现象,以及得出摩擦力的结论。通过这样的讲解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而研究摩擦力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综合而言,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同时也就提高其学习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时,应该以学生兴趣激发为切入点,加强学生在探究方面的能力,进而为其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乌兰图雅. 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 才智,2020(12):94.
[2]李飞平,赵伟伟. 高中生物化学实验树立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探讨[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167.
[3]何生祥. 浅析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 新课程(下),2018(01):206.
[4]彭舒颖.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刍议[J]. 亚太教育,2016(2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