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照忠
西王庄镇郭里集中心小学 山东 枣庄277117
摘 要:伴随素质教育改革进程的飞速加快,人们对于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动工作越发重视,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充分意识到目前德育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前提下,寻找到具有针对性的立德育人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地促进学生的思想修养的形成,为其深度成长与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作用,使学生成长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本文主要论述分析的是小学课堂中如何渗透融合德育教学策略,彰显教育的本质,以求能够为相关单位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教学;德育教育;教育策略
德育教育所代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道德品质教育的综合。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德育教育帮助,以便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当下世界,同时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与成长。小学可以说是教育的起点,在此阶段,学生不仅需要形成良好的基础知识储备,而且还需要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升自身道德修养高度,为此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德育教育可以说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路径,因而,教师有必要充分加强对立德育人概念的解读,把握教育的本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方向指引,这对于其深层次成长来讲是意义非凡的。
一、打造良好的学校德育教育氛围
小学生尚且处于人生发展的初始阶段,除却家庭外,校园可以说是其第二家庭,学生的绝大多数时间都会使用在学校当中。所以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其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校园环境以及文化氛围对于学生所造成的影响可以说是潜移默化的,不管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拥有非常明显的感染力。例如在学校当中设置的黑板报文化、课间广播文化和名人墙文化等,此类内容均能够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相应的支撑作用。此外,教师作为学生群体的学习榜样,自身的言行举止和仪容仪表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作用,这些均能够成为打造良好的校园德育氛围的重要保障,成为促进学生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面对此种情况,学校有必要充分把握住德育宣传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时时刻刻的处在德育教育的氛围当中。同时通过校园文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其积极自主的完成各项任务。其次,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群里的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现象,寻找到相应的德育教育契机,促使学生摆脱各种负面习惯的限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在健康快乐的学校生活当中获得成长。
二、强化教师自身职业素养
在教育工作当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容忽略的,其重要性相当的高。所以身为德育教育工作者,首先有必要将自己的全身心都融入到德育教育工作当中,全面激发学生群体的参与性以及积极性,拉近师生间心灵的距离。其次,学校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项专业教学培训工作,使得教师可以接受各种有关于德育教育的培训,学习充足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出各种有意义的教学发展新思路。最后,开放活跃的师生关系能够为学生接受德育教育提供充足的支撑作用。教书需要坦诚地和孩子们沟通,和学生群体共同构建心灵交互的桥梁,就学生对教师保持充足的信任,才能够积极地吐露出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并不会将问题堆积在自己的内心当中。
通过心灵沟通的方式来和学生群体进行交流互动,促进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步成长,从而帮助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使其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解决各种问题。
三、科学融合生活实际
对于现代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来讲,应用较为普遍的方法为品德评价法、说服教育法,但是在此处需要重点关注的则是,教师所采用的说服教育法必须要和生活实际相互衔接,这样才能够充分加深学生的理解,促使其更好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具体来讲,教师需要利用真人真事来促进说服力的提升,使得德育教育工作能够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互贴合,满足学生的深层次成长发展需求。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地结合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错误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纠正,在平常的学习和谈话当中,教师应该以足够,真挚和热切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将此作为出发点来推动德育工作的发展与建设。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充分联合家长从自身做起,争做学生的模范。
四、强化家校之间的关联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而此项工作并不能仅仅由学校完成,而是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同步参与,在小学教育阶段,正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初始阶段,此阶段要求教师和家长能够积极的参与其中,用以为学生带来足够良好的正向引导作用,促进其深度成长与发展。学生所形成的价值观往往来源于教师以及家长的评价,学生所形成的世界观往往来源于教师和家长的行为。全面强化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关联主要在于,促使教师和家长能够处在相同的目标以下、处在相同的政策以下,处在相同的方针以下,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和校园活动等,引导家长参与到校园工作当中,全面加深家长对于学校当中的孩子的理解,同时加强教师自身对于学生群体的认识。让学校和家长能够保持有共同的想法,也就是不能用成绩去衡量孩子的能力高低与否,而是需要从多元化角度去认识孩子,形成对学生群体的全方位了解,认可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这样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的深度发展与成长。
结束语:
总而言之,经过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可以看出在现阶段社会背景下,加强对小学生群体的德育教育,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在良好的德育教育的支撑下,学生群体的思想认知水准明显提升,并且还能够形成独立学习以及独立成长的正向习惯,为将学生培养为全面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高素养人才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本文从多角度着手分析了小学德育教育的实际开展策略,认为教师需要积极地加强和学生群体的交流互动,同时也需要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更需要充分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德育教育进行深层次的解读,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贴合学生的成长需求,保证可以真正实现立德育人的重要目标,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贾利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德育课中的运用研究[J].考试周刊,2021(40):133-134.
[2]应秀英.达雅养正 育人不止——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金桥小学德育校本实践探索[J].教育家,2020(46):58.
[3]张海花.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99):17-18.
[4]俞博.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德育渗透路径研究[J].新智慧,2020(34):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