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合唱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期   作者:莫占华
[导读] 新时期,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提出,驱动着学科教师将德育摆在首要位置

        莫占华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小学,甘肃 兰州   730050

        摘要:新时期,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提出,驱动着学科教师将德育摆在首要位置,着力地挖掘学科中的德育因素,积极地探索多样的渗透德育的策略,切实地将德育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驱动学生们在获取知识,发展技能的过程中,塑造道德品行,为全面发展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本文就如何将德育渗透到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音乐;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前言
        音乐教育能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培养,从某一意义上而言,音乐教育是一种德育活动。音乐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充分地发挥着小学道德教育功能,逐渐地成为了教育育人的重要方式,而且,音乐教学的育人方向明确,音乐艺术与道德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音乐是传统意义上的副科,教学形式以多方方式开展,学生对音乐教学也比较感兴趣,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培养。
        1音乐教育在德育中具有特殊意义
        音乐是一种艺术,其利用人类的听觉,打开自身的情感世界,用无形的声音去捕获内心的精彩。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除了传授给学生音乐知识外,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音乐的火焰在内心深入燃烧起来,提高学生的道德思想水平。音乐教育的基础在于审美,加强人类的情感文化,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形成,心灵美是一切美好的根本,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音乐通过美妙的声音与听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进而实现灵魂上的升华,因此,音乐教学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教学特点。
        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捕捉音乐元素,例如,优美的旋律、动人的节奏、音色音调,以及扣人心弦的和声等。并通过音乐器乐、赏析,以及歌曲的方法,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之美的创造能力与赏析能力。利用多元化的教育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让学生在真正了解音乐所带来的美好,促进灵魂与思想的升华。在音乐的审美教育中,向学生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让教育更加地有效,更加地和谐。
        2德育融于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举措
        2.1体验情感创设情境,渗透德育
        情境,顾名思义,就是借助特殊的场景,使学生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参与主体,也是情境的体验者。体验情感是教师实施音乐教学活动最常使用的教学方式,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立足情感的抽象性,在组织小学音乐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体验的权利还给学生们,创设体验情感类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们同构切身的实践,融入到具体的场景中,获得独特的感受,潜移默化地受到德育熏陶。
        以《丰收之歌》为例,该音乐作品中,寄托着劳动人民收获时愉悦的心情和满足感。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们一起装扮教室,将课前准备好的图画张贴到教室的墙壁上,营造出浓浓的丰收氛围。接着,教师鼓励学生们联系生活经验,先自主地想一想,如果自己辛苦学习了一年,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取得了好成绩,心情会如何呢?受到已有经验的驱动,学生们自然会给出"高兴""快乐""满足"等回答。然后,可鼓励他们将取得好成绩的感受迁移到种植、丰收场景中,扮演农民角色,将墙壁上表示各种果实的图片,"采摘"下来。在"采摘"的过程中,还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受到歌曲的影响,每一个学生脸上都洋溢着微笑,体会到劳动的欢乐。如此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们建构对乐曲内容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们自主地树立劳动意识,建立积极情感,便于实现健康发展。


        2.2积极培育崇尚美德的班风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不仅要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要教导学生成为道德高尚的人。音乐教师更是要利用音乐优势,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渗透德育知识。比如在小学音乐教师上课期间,他们可以有目的地与学生分享歌曲创作者所表达的高尚品质,有重点地进行讲解,并多加拓展。爱国是高尚的情怀,在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时,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学唱《我们把祖国爱在心上》这首歌,通过歌曲的学习,积极培育崇尚美德的班风。
        培根说过:"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因此如果有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利于培训好的社会公民的。"全班同学就是一个小集体、小社会,教师应该从班风抓起,对于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非常有帮助。在小学音乐教师授课期间,可以通过讲解与音乐相关的源远流长的历史、分享音乐界的历史人物中与美德关联性强的故事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诚信等品质。卢梭曾经告诉我们:"在所有一切有益于人类的事首要的一件是教育人的事业。"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科的优势,将德育教育融合音乐学科教育,对于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非常有帮助。
        2.3依托音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一些音乐作品往往包含着独特的文化价值,这些文化和音乐作品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教师涉及的多领域知识,尤其是德育成分,以期作为德育的精准素材,逐步提高学生德育水平,那些优秀音乐作品经过时间洗礼,其蕴含的价值观值得
        我们后人继承和发展,这需要教师以音乐的形式传达出来,进一步丰富学生情感,尽管这些音乐作品的年代已经远离我们,在教师因势利导下,学生深入感受和传递价值,进一步提高学生道德水平。此外,一些新时代下的音乐作品,蕴含着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自身形式来阐述,进一步丰富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建设美好社会的斗志。
        2.4拓展学生视野
        现代社会已经脱离单个学科限制,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力量,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放眼世界和树立鸿鹄之志,以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为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添砖加瓦。为此,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应将多领域知识以音乐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透过这些知识表面,深入到其本质,在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同时提高学生道德水平。
        结语
        综上,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有效渗透道德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帮助学生实现全方位的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利用乐曲欣赏、歌唱表演、家庭教育,以及课外活动等方式,实现对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不仅增强学生的见闻,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磨练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雪.试述德育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明日风尚,2020(01):125-126.
        [2]金莹.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J].吉林教育,2019(44):59.
        [3]殷玉来.德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方法初探[J].新课程(上),2019(11):280.
        [4]阳小凤.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J].中外交流,2018(23):252.
课题: 此论文系市级规划课题《小学合唱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LZ[2019]GH7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