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育精神在学校德育中大放光彩——浅谈陶行知体育思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践行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期   作者:刘春
[导读] 陶行知的体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爱国精神和时代特征,
        刘春
        安徽省芜湖市城北实验小学 241000
        【摘要】陶行知的体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爱国精神和时代特征,对实施学校体育的途径、手段与措施作了可贵的探索和实践。在今天仍值得我们研究与借鉴,并且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策略,继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大胆革新,推进体育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本文以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为学校德育渗透的突破口,证明体育精神的培养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这一教学策略为弘扬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体育思想,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提高国民素质添砖加瓦。

【关键词】陶行知 体育思想 体育教学 德育  
        德育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式下德育工作凸显出其重要位置。体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有着重要意义。体育教师在传播运动技能、运动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德育的渗透,为社会培养品德高尚、身心健康、适应力强的全面型人才。同时,体育课有着独特的德育优势。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积极借鉴陶行知体育思想对学生开展德育渗透教育,不断创新,利用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内容、体育游戏、学生课堂中表现、教学评价等多种途径开展德育教育。
一、体育即健康教育,体育精神奠定健康基石。
        注重学生“体、劳、育、美、德”五育共举的全面发展;提倡“人生第一是康健”……陶行知体育思想始终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和前瞻性。其体育思想的核心就是健康第一,这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首要宗旨。在其教育实践活动中健康第一的理念和思想贯穿其一生。这与新体育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等课程改革理念完全一致。陶行知先生在给胡适的信中写道:人生第一要事是康健,第二要事是康健,第三要事是康健。在其《我们的信条》的演讲中,他更是明确指出: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我们每天要问的是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健康第一。没有身体,一切都完了。回想自己平时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体育精神育人的点点滴滴,我深感体育精神强大的引领作用。至今我还记得五年级1班的学霸----乐小天同学的转变过程。这个来自单亲家庭,性格孤僻冷漠体弱的孩子,自从我让他和体育课代表朱昱航结成一帮一小组,我看到这个要强的孩子每天都会去操场训练,与朱昱航进行比赛,看自己和同学的差距,看自己是否每天有进步。我的目的是让两个孩子都明白:体育精神就是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永不服输,团结奋斗。而他为了回报朱昱航,也会每天给他补习功课,并且要求严格。看到他开始愿意分享学习,我感到无比欣慰。
二、体育即自强教育,体育精神塑造健康身心。
        在体育教学中,我思考最多的是陶行知体育思想的现实意义。现在独生子女居多,有些很娇惯,稍遇困难和挫折就等、靠、要,他们缺乏自信,难以自立,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对他们进行自强教育势在必行。

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担心在体育活动中出现意外伤害事故,许多学校教师不约而同地采取了消极的逃避策略,造成了许多正常的体育运动项目不能正常开展。这种因噎废食,削弱体育运动的现象,不仅会造成学生体质下降,而且会丧失我们的体育精神。长此以往,我们怎样去培养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人,又怎样去造就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的好汉呢?   
        为了强化体育意识,培养体育精神,在“体育精神放光芒”系列网络课里,我为学生们重点介绍了奥林匹克、女排精神的内涵,组织他们观看了很多精彩的体育比赛。那些画面令孩子们心怀激荡:创历史夺得男子仰泳世界冠军的徐嘉余走下领奖台,将金牌挂在恩师徐国义的胸前;新“铁榔头”朱婷屡屡力挽狂澜,率领中国女排重捧大冠军杯。一个个优秀的运动员为学生们展示了逆境中不言弃,战斗到最后一刻的。
        少年强则国强。体育强中国强,国运兴体育兴。体育这面镜子,折射的是一个民族的精气神,由此锻造出以为国争光、自强不息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
三、体育即创造教育,体育精神滋养美的心灵
        创造性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华,儿童创造性的培养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核心。通过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课堂上采用诱导式提问是训练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教不失为激励创新思维的好办法。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建立自立、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活动中,“抛接球”游戏让学生都很兴奋,不管接没接到球,其他同学都给予他很大的支持和鼓励。通过这一练习培养了学生的反应和空间判断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他们以排球为内容自创了很多有趣的运动游戏,玩得不亦乐乎。在运动水平提高的同时,他们感受到了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创造力被激发,让学生们发现排球运动的美。
        先生的生活即教育,体育即生活,就是不能脱离创造,原地踏步,一切都会停滞。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更应信奉陶行知先生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论调的前瞻性、科学性与正确性,不断增加学生自主、创造、实践的机会。新时代弘扬体育精神,从唤起每个学生的努力,到汇聚成时代的磅礴合力,都有生动的画面,我们每个人的梦想,都与体育强国梦、中国梦紧密相连。
        我坚信: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的滋养下,在新时代体育精神的引领下,在体育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自强不息、团结拼搏、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定会在学校德育中、在体育教学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  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2. 孙培青.  中国教育史[M]. 上海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
3. 胡国枢.  生活教育理论[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4. 陶克祥,周志俊,周坤;陶行知"健康第一"思想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体育科技;2005年01期
5.徐家杰?《武汉体育学院学报》陶行知体育思想研究?1999年05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