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专业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期   作者:黄亚运
[导读] 中等职业学校培训的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强大专业理论知识,
        黄亚运
        重庆市云阳职业教育中心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培训的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强大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做事能力的实践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必须首先致力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各个层次的教学中,从根本上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职业教育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带头实施道德教育,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教导学生行为举止。本文就如何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有效地渗透德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
        在当今社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进行德育。德育包括发展中等职业学生的品德和素质,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工作不仅要有效地向中学生传达了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学工作,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德育在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经历着从未成年人到成年的关键过渡时期。身心发展和知识学习非常重要。在各个方面对正确概念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应特别注意这一领域的学生的道德教育。随着学生获得知识,学生还可以发展良好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职业课程教学是中等职业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课程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在职业培训中渗透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就当前的中学生情况来看,中学生通常会有明显的自卑感,悲观和消极的情绪,并且没有未来的计划。此外,当前大多数中学生都是“ 00后”。这些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相对较弱的责任感,所有这些都为道德教育的渗透设定了更高的标准。为了专注于中等职业学生的健康成长并在学校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德育渗透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职业课程的教师会花更多的时间在学生身上。受课程因素的影响,学生对专业课程教师的信心要高于普通教师。道德职业教育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职业课程教师还应该具有自己的个性魅力,以对学生产生微妙而积极的影响。职业课程教师要保持长时间的德育教育,并鼓励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可以看出,将德育渗透到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教育中非常重要,影响也非常重大。
        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问题
        (一)缺乏对德育的深刻理解
        在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将德育与政治混为一谈。即使对于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也认为德育课程是政治课程。导致这个想法的出现是因为教师和学生没有接受过深层次的教育。道德教育的整体政治化现象最终将导致教师无法进行道德教育和学生无法全面提高道德。
        (二)效率不足
        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现状出发,可以看出,德育虽然强调必须从小就开始,但大多数教师并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可能教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但忽略了日常的行为发展和学生如何形成思想道德品格的问题。甚至在日常生活中的生活道德和行为习惯也没有为学生树立榜样,因此中学生缺乏一定程度的自我意识和自律性,受过一定程度的道德教育的学生越来越少,甚至有些学生有双重人格。
        (三)增加课堂介绍的种类
        有效的课堂介绍不仅可以迫使学生解释本课的学习内容,而且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使学生可以迅速过渡到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中学生是青少年,充满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望,但大多数学生缺乏学习机会。因此,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德育过程中,教师应丰富课堂介绍的形式,并在课堂上进行各种介绍,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的内容时,教师在课堂上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经典的影视剧《西游记》中的两个片段。第一个片段是孙悟空一棒打死了伪装成村民的白骨精,唐僧非常生气,并把孙悟空赶走了。第二个片段是猪八戒为了吃一个农民的西瓜,用兵器殴打农民,然后将西瓜盛给唐僧,但唐僧拒绝了。观看了视频后,教师再次问学生:“唐僧为什么要把孙悟空赶走?唐僧为什么拒绝猪八戒的西瓜?”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积极的进行互动,并将话题转移到传统文化的关键词“佛教”上,从而达到了课程学习的目的。再举一个例子,在研究“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容时,教师在课堂上介绍了一个热门话题“垃圾分类”,并要求学生表达新建对垃圾分类的看法,并想象理想的垃圾分类方案。这样,多样的课堂介绍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德育的相关性
        为了提高中等职业学校道德教育的质量,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要对象,注重创新的教育方式,并在学生学习的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活动。通过结合中学生的性格特质和爱好,科学地运用新的德育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有可能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为学生准备与德育有关的材料,并通过在课堂上讲课鼓励学生对德育进行关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通过讨论来探索讲课的内容。通过有目的地开展德育活动,可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德育管理的有效性。
        (五)用事例加深学生的思维和理解力
        在某种程度上,德育的过程也是不断思考和解决疑惑的过程。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鼓励学生加强思维,加深理解。这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上课前仔细查看学生的问题和特征,然后在某些情况下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应当指出的是,教师提出的案例应该具有教育意义,并具有一定的道德教育意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学习道德和法律知识,并在道德情感中吸收某些道德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新闻中经常报道的“瓷器打击”事件,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与社会相关的视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思考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做,形成一些讨论。一旦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将向学生解释整个过程中涉及的道德问题以及教育学生所违反的法律法规,从而使学生了解道德和正义的正确原则,并积极参与到建立道德和法治的活动中来。另一个例子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江歌事件,以激发学生在与他人互动中的注意力,并允许学生向他人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案例。这样,积极案例和消极案例都被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了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结论:
        在中职教育中,专业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故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带头落实德育渗透工作,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给学生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对于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具有国家和政治诚信的现代化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实际效果时,从课堂道德教育的角度出发,着眼于教师的因素,找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并找到有效的对策,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中等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李荣基.中职德育课堂人性化措施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4(23):21.
   [2]姚中进.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调查分析与改革建议[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3(01):18-20.
        [3]周春霞.中职德育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9(11):40+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