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和
吉林省扶余市第三中学 131200
摘要: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选拔主要在能力和诚信两方面,高中阶段是学生思想成型做重要的阶段。高中阶段班级管理中道德教育至关重要,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高中教师如何在管理高中课程时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采取什么方法来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鉴于上述实际的困惑,我校开展了“高中班级管理中的道德教育方法研究”的小型研究项目,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在项目研究中,高中道德教育反应出了很多问题,高中阶段班级管理中的道德教育的研究空间需要不断探索。
关键字:新时期;高中教学;德育管理;策略创新
引言
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是学校必须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加强,进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然而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高中教育普遍存在重视智育、忽视德育的情况,这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目前的高中教育既要注重文化课教育,又要注重德育教育。育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而在高中德育工作中班主任扮演着实施者的角色,必须要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1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就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自己的“三观”,具备较强的道德判断能力,懂得明辨是非黑白,而且他们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其抽象逻辑思维逐渐从“经验型”逐渐过渡为“理论型”,喜欢提出各种问题,很难轻易相信他人,喜欢相互争论,然而容易以点概面,非常偏激。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高中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必须要重视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只有这样才可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才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才可以使学生成为对社会和国家发展有贡献的人,进而成为新时代的优秀青年,为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2德育工作的问题
2.1不知生情主观臆断
在以往,高中学生的思想是相对比较单纯的。他们虽然年龄不小,但其实一直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成长,再加上获取和接触各种思潮、文化的渠道比较少且信息都是经过甄选的。这样,即便班主任不去了解学生,也基本可以判断其思想状态。德育的开展相对比较简单,阻力较小。这种德育环境使班主任出现了惰性思想和教条意识,主观认为学生的情况一届又一届是同质的。没有意识到,当前学生的思想变化非常快且复杂,几乎一个社会热点或思潮的出现,就会使其思想认知产生波动。班主任不去了解学生、不去动态跟踪其生情,很难抓住德育的切入点。
2.2家校失联形成制约
家校的“失联”并不是说班主任与家长没有沟通。其实,高中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频率是几乎所有学段中最高的。但是,大部分沟通的内容,仍然是关于学生的学习问题。比如汇报一下成绩、如何调整学习状态、如何照顾生活等等。而德育方面的沟通则基本很少。此外,到了这个阶段,家长们开始为孩子进行实质性的发展规划了。日常和孩子沟通,有些开始涉及一些社会不良风气——比如怎样送礼安排就业等等。这些话题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这样一来,班主任在校的德育与家庭在家的“德育”就产生了冲突。这不仅会使班主任的德育失效,还会使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断偏离。
3新时期高中德育管理策略创新
3.1以人为本,落实养成教育
在传统的德育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选择说教的形式对学生的一些言行举止进行批评或指责。实际上,这一形式不仅会激起学生的抗拒心理,还不利于德育教学的有效开展。所以,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体验,做到以人为本,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有所感悟。
高中生的自我意识较强,但是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对自身的行为处事习惯进行思考,如此才能实现学生知识与行为上的统一,使德育教学效率获得提高。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为了落实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笔者非常重视对学生自我意识的调动,并在这一基础上落实德育教学。高中生容易发生矛盾,严重时甚至会大打出手,所以在解决学生矛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反思,从而懂得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冲动,要互相理解,共同寻找好的解决方法。
3.2开展活动,提高德育认识
相较于课堂教学而言,实践活动更容易受到学生的喜爱。每一项活动的开展都应该有目标、有计划地展开,为此教师要提前设计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要在满足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使其与德育教学相衔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德育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行为习惯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并借助活动落实德育教学,使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交流中学会从对方角度思考问题,认识到正确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
3.3利用“文化渗透”优势,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
学校具有“文化渗透”的独特优势,在德育工作中,学校应响应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号召,借助“文化渗透”优势,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以文化基础促进“道德”养成。那么,学校应该如何发挥“文化渗透”优势呢?第一,以“各科教学”为优势,在文化渗透中促进德育开展。第二,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作用,发挥“文化熏陶与感染”的效用。首先,各科教师都应履行德育职责,在各科文化课授课中开辟一条德育路径。德育工作需要做到“各科配合,形成合力”,使德育成为一种细致而大胆的尝试。在各科教学中,教师应将这种尝试融入教学,借助语言、历史、体育等学科平台,达到全面渗透、系统落实的目的。其次,“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不可或缺。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隐性文化,校园长廊、校园广播站、校园图书馆等都可以成为营造文化氛围的载体。
3.4个性化指导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是不同的。因此,在管理高中班级时,教师不仅必须为小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道德教育,还必须尊重个别学生之间的差异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德育辅导。基于对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特殊情况的全面理解和关注,及时在心理和道德层面上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偏差和问题进行计时。在高中班主任技能德育工作中需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心理,以提高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高中德育工作能够促进他们健康的心理形成,提高班级管理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3.5加强生活化教学
思想政治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高中生的行为由意识形态决定,高中德育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行为习惯。为高中思想和政治课程创建以生活为导向的课程,符合当前德育的主要趋势。同时,高中教师需要需要重振道德教育,向高中生传授道德教育知识,而不是脱离现实生活,使德育教育与高中生的生活融为一体,将生活概念融入高中的思想政治课之中。在以生活为导向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首先要培养高中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其次是不断扩大高中生的生活中的德育影响,最后是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充分的利用教育资源。
结语
高中生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作为德育的实践者,应该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充分理解了现代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德育方法必须不断创新。高中教师应该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全面提高高中德育教学的效率,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宋明宇.高中阶段班级管理中的道德教育探析[J].教学论坛,2019,11(02):188-189.
[2] 李晓军.浅析语文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及渗透策略[J].教育论坛,2018,9(16):154.
[3] 王建国.语文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及渗透策略的创新[J].教学研究,2018,10(15):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