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洒爱心,以德惠人——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期   作者:陈妃明
[导读]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学校对于德育工作也越来越重视。

        陈妃明
        湛江市太平中心小学   524084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学校对于德育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德育是国家精神的体现,是培育国家栋梁的根本。由此可见,小学班主任只有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够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本文从爱心德育的视角出发,探讨班主任如何通过爱心德育来落实德育工作。
关键词:小学德育;班主任;德育工作

        小学阶段是学生心智发育的启蒙阶段,他们的思想比较单纯,对于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在这个阶段做好德育工作,对于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提升意志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而为学生健康稳定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基于爱心德育的理念来开展德育工作,是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的有效方法。
一、转变观念,明确爱心德育目标
        有些班主任虽然加强了对于德育的重视程度,但是在德育观念和方式方法上没有根本改变,还是沿用了传统的观念,以灌输的教育方法为主,向小学生灌输一些正确的道德观念,学生只能被动的听。这种教育方法往往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无法引导学生对于自我价值和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也无法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言行。小学生对于事物的判断往往比较主观,往往会比较听自己喜欢的人的话。基于此,小学班主任要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明确爱心德育的目标,这样才能够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建立心灵层面的沟通交流,从而对学生的内在思想产生影响,进而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播洒爱心,搭建爱的沟通桥梁
        搭建爱的沟通桥梁,是德育的第一步,如果省去了这一步,德育工作将事倍功半。小学班主任要以爱感化学生,让学生感觉到班主任是真正为他们好的,在建立了信任关系的基础上。再用有爱的沟通方式,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沟通互动模式。在这个基础上,一方面,对于班主任的教诲,学生就不会抵触,能够听进去;另一方面,班主任也能够实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更加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工作,提升德育的有效性。例如,班主任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谈话,多谈一些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和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一面,与学生成为朋友。而对于比较不善沟通、不爱主动说话的学生,班主任可以用微信沟通等方式与这些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让学生对班主任敞开心扉。
三、培育爱心,提升学生思想境界
(一)引导学生爱自己
自尊自爱是一个人首先需要负起的责任,班主任在德育过程中,不应该总是通过严加管教的方式去规范学生的言行,而是要激发学生的自我监管意识,调动学生的自我监管动力,逐渐学会如何爱自己。例如,班主任要让学生认识到,拥有正确的言行是爱自己的表现,只有自己拥有良好的言行举止,自己的形象才是美好的,才能够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而具体什么样的言行举止是正确的、如何培养正确的言行举止,是班主任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落实的。班主任可以参考相关资料,制定《学生仪表和行为规范》,让学生知道哪些言行举止是正确和规范的。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再组织班会活动,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哪些言行是不对的,是需要改进的,并让学生将这些改进目标写入一个约定册里,互相约定一个月内改掉这些不对的言行举止,建立正确的言行举止。

一个月后再进行一个反馈,对于真正有改进的学生予以表扬,对于没有完成约定的学生,班主任则可以要求这些学生再订立一个月的约定,让班级的其他同学对这些学生加强监督,帮助他们改进言行,完成约定。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逐步帮助学生学会爱自己,成为爱自己的人。学生爱自己以后,才会更加有自信,才能够更加去客观的看待和评价外界事物,更加积极健康的成长。
(二)引导学生爱他人
班主任要引导学生爱他人,构建合作共赢的观念,学习平等民主的对待他人。首先,要尊重他人,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开放的心态,这样才能够去学习和尊重规则,去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体会他人的感受,而不是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例如,对于性格比较内向、比较自我封闭的学生,班主任要通过鼓励和关心来帮助学生走出自卑。鼓励是具有时效性的,班主任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情况,对于学生良好的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可以让全班同学给他鼓掌,通过这种方式,让他感受到集体对他的关爱,这样他就能够在逐步找到自信的同时,也开始关注班集体的人和事。其次,想要学会爱他人,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和培养出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养成正确的待人处事的习惯,能够正确的与他人沟通和协作。这就需要班主任给予学生更多的锻炼的机会,在实践中对于学生的言行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不对的言行。例如,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班级活动,给学生一些合作实践的机会,通过活动规则、小组合作竞赛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到与人合作交流能够收获很多快乐和新的知识,同时也认识到规则对于维持秩序、保证效率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够逐渐产生尊重规则的意识,也能够逐渐形成团队意识,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和合作。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定期进行主题讨论,以“文明礼仪知多少?”等为主题,让学生对优化自身的言行、如何爱别人进行深度的探讨,从而让学生不断学习和提升自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引导学生爱社会
对于小学生而言,社会是相对比较陌生的。事实上,社会就是一个更大更复杂的集体,班主任想要引导学生爱社会,首先可以引导学生爱集体,形成集体意识。其次,可以引导学生爱家庭、爱学校,通过让学生处理具体的校园事物和家庭事务,来提升学生的社会性和责任意识。例如,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学生打扫校园,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的美丽有自己的一份努力,感受到创造价值的快乐。对于这类活动,班主任也可以跟低年级的班级合作进行,让自己班级的学生去帮助和照顾低年级的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最后,班主任可以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适度的接触和面对社会。班主任可以跟一些社会的慈善机构对接,举行慈善捐款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看过的图书、穿过的衣服捐赠给山区的小学生。如果学校附近有敬老院,班主任还可以与这些敬老院对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为敬老院的老人表演节目、陪老人聊天,通过这些活动,帮助他们形成的环保、乐于助人等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和长远的奋斗目标。
四、结束语:
        综合以上内容可以得知,班主任要基于爱心德育的理念来开展德育工作,转变传统的德育观念,明确爱心德育目标。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要切实做到播洒爱心,用爱解开学生的心结,让学生对自己敞开心扉,搭建爱的沟通桥梁。最后,班主任要采用多种方式,培育学生的爱心,引导学生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并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我,提升判断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真正学会如何做一个有爱的人。

参考文献:
[1] 钱晶晶.基于生本视角下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探讨[J]. 家长. 2019(14):75.
[2] 郑元琦.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及策略探讨[J]. 当代家庭教育. 2020(06):91.
[3] 顾双双.做好德育工作,筑梦美好明天——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 2020(12):105.
[4] 展宗瑶.浅谈“立德树人”形势下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德育的新举措[J].考试周刊. 2021(04):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