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倩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川绵外国语学校 637400
摘要:立德树人是新时代对教育的召唤,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发展的学生最根本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无论哪个学龄下的学生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以高中地理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立德树人的教学原则,阐述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学策略,以期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学;方法探究
有效开展德育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始终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放在突出位置,希望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双提升。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地理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通过开展信息化教学等高效的教学方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深挖地理教材中能够和德育培养建立有效连接的知识点,用学生们喜欢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等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用立德树人的教学原则指导高中地理教学
立德树人是新时期德育工作在各学科中进行有效落实的对照标准,能否通过学科教育实现对学生的培养,从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才成长的角度给予学生正向的引导是评价学科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指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好立德树人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建立合作信任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密切。立德树人教学原则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点,二是教师要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将这两个方面落实到地理教学当中,立德树人的教学原则才会真正意义上发挥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在开展教学过程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活动安排,尽量采取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导入新课。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尊重学生的独特性,要善于结合学情特点进行教学资源配置,不能一言堂、一刀切。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也是要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每个学生的地理基础和学习爱好、学习习惯均存在差异性,教师要通过因材施教的教法走进每一名学生的内心,不能为了成绩而教学,应始终坚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教育的初心,要为学生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做准备。
二、立德树人下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学方法
1、利用信息化深入分析教材,加强学生三观教育
教材是开展教学的载体,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都是建立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的,教学内容虽然随着年级呈现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的特点,但是如果掌握了有效的教材分析方法,学会了在教材中寻找德育的切入点,教师和学生就能够更加顺畅的进行教和学。【1】新时期,信息化对课堂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互联网资源成为分析教材内容,寻找德育资源的有效入口,实现了对教材的延伸,扩展了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在网络上获取资源的方法,通过互联网上真实呈现的正反案例等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促进学生社会化能力的提升,发展正向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例如,学习《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在书本之外真切的感受到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的影响,教师在备课阶段编辑整理了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视频课件,并在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播放。在学生观看完之后,教师又引导学生谈观后感,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来分析问题,并站在全人类的大爱角度阐述对于环境问题的看法等,加强了对学生三观的教育和培养。
2、开展情境探究,强化学生地理综合素养
情景教学是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受到很多学科教师的欢迎。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同样也要加强对情景教学的探究。创设不同形式的情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快速燃起学习的欲望。比如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的问题情境,结合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创设的生活化情境等。在新时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创设情景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加直观、创造性的将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带给他们视觉、听觉的震撼,在某些抽象的知识内容学习中,信息化教学法使教学内容转变成直观和形象的内容。学生地理的综合能力不知不觉得到了提升,核心素养获得了培养,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教学观念。
例如,在学习《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这部分内容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如何将抽象的洋流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有基本的概念,并且可以应用到对世界海洋资源的分析当中去。面对这个知识点,教师应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构建动画和动图的形式来直观的呈现洋流的形成和分布,通过图形、模块来代替文字表述,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强化学生地理综合素养,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原则。
3、开展微课教学,提升学生道德情感教育
在互联网时代,微课教学已经变得越来越受到欢迎,微课教学以其针对性强、实效性强的特点抓住了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心理诉求。很多学习内容教师的声情并茂抵不过微课教学的生动灵活,微课教学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微课教学方法是建立爱信息技术的支持之上,结合教学目标,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使教学内容呈现整体性的特点,方便学生识记,也更容易对学生进行启发,通过知识间的关联来刺激学生进行思考,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学习《水资源及其分布 水资源与人类社会》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通过微课向学生们呈现不地区水资源的情况,让学生们在图片中去发现水资源和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尤其是水资源匮乏地区所呈现出的生活情境将震撼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水资源的宝贵和治理水污染、浪费等问题的刻不容缓。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信息化教学已经是不可抵挡的趋势,教师应顺时代的进步,不断提升自身的计算机水平,要具备独立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能力,并且能够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同时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想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离不开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达到一定高度,才能在教材中准确的找到德育教学的切入点,并且能够真正对学生产生影响。另外,高中生要强化自身的德育学习,在学习中加强对三观的培养,好习惯的养成,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为自己今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赵吉平.“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育人价值探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