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期   作者:胥淑梅
[导读] 本文以初中地理教学为例,探讨了如何将趣味性教学引入课堂教学

        胥淑梅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郑集镇中心中学221143
        摘要:本文以初中地理教学为例,探讨了如何将趣味性教学引入课堂教学,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带来参考,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初中地理;实施策略
        趣味性教学是指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始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任务,通过丰富教学形式、运用趣味性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趣味性教学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这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增强教学有效性。由于初中生并未接触过地理课程,所以学生在初学时有较强的主动性,但受教材知识庞杂、教学模式单一等因素的影响,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下降,这影响了地理教学的效率。想要改变这一局面,首先必须培养学生对地理科目的兴趣,因此,开展趣味性教学是必要的,它不但可以激发学习动力,还可以提高知识运用能力,这符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增进师生情感
        在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发挥趣味性教学的作用。在日常教学中,地理教师要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现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逐步改变他们对教师和地理学科的刻板观念,同时,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理念,客观看待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只关注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应一视同仁,完成教学活动后主动征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有参与感并感到被重视,这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降低地理教学的难度。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善于营造学习氛围,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这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有助于实现高效教学。在学习“中国的区域差异”时,教师不能直接讲解教材内容,可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寒暑假期间有没有非常想去的地方呢?那些地方有什么特殊之处呢?如,自然环境、饮食、交通、风俗习惯等”,然后留出一段时间开展自由讨论,对于问题的答案,不能过于追求标准,只要学生能逻辑清晰地表达即可。通过这些课前趣味性问题,可以带动学生思考并发展思维,让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这有助于教师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二、设计教学游戏
        初中生的定力不足,在听课过程中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容易发呆走神,还经常被外界事物影响,这些因素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对此,教师要准确把握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活泼好动的天性调整教学模式,可结合教材重难点知识设计趣味性游戏,既改变了知识传输的方式,也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学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后,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明确南北方的差异,教师可组织学生完成“问答”游戏,提前准备转盘和抽签箱,转盘等分为七部分,分别为地形、植被、河流、气候、生产方式、文化传统、生活习惯,根据班级学生数量制作若干纸条,放入抽签箱中,每个学生有特定的数字。游戏时,由教师抽签,被抽到的学生转动转盘,指针指向哪一部分,学生便需要回答相关内容,为了避免重复,可举例说明。

游戏契合了初中生的天性,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主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活动,这能帮助教师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也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地理知识的魅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三、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能帮助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传统模式下,地理教师习惯传输式教学,将地理变成了纯理论课程,强调知识点的记忆,这不仅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割裂了地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较差。新阶段,地理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依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重新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可在授课过程中引入生活化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学习“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时,教师可提问“东北地区都有哪些著名的农产品?大家可结合生活经验推测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让学生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带动学生思考,学会更加全面地认识地理知识并运用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而不是局限于教材,这可以帮助他们探索地理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完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能力。
四、开展信息化教学
   初中生的生活阅历较少且并未形成系统性学习方法,如果只进行纯理论教学,学生便无法真正理解地理知识,学习效率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地理教学中运用信息化细化,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元形式呈现重难点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学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时,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新疆,也没有查阅过相关资料,所以在学习新知识时有一定困难,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多媒体课件,用视频和图片展示新疆的重要山脉、河流、建筑风格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将理论知识具象化,便于学生高效吸收知识。
        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方式不同,所以彼此间的学习进度不同,这容易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短视频并发布在校内平台上,既能提高预习质量,也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例如,学习“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后,教师需要制作教学视频,引导学生完成思维导图,提高记忆效率。这种模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丰富了学习途径,可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进步。
    除了上述措施,教师还可以通过增加合作学习和课堂分享会的方式开展趣味性教学。在学习“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是,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与“长三角”和“珠三角”进行对比,在解决组内问题过程中增加知识积淀,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学习能力,有助于提升综合能力。在学习“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时,以“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为题,开展课堂分享会,由学生自行搜集资料、归纳观点,这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锻炼了地理思维能力,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优化教学模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地理教师要顺应时代潮流开展趣味性教学,可以从增进师生情感、设计教学游戏、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开展信息化教学等方面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这样一来,便可以提高教学水平、保质保量完成地理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闫韬.趣味性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0(49)
[2]汪菊梅.趣味性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知识文库,20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